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梅老翁
竹梅老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8,609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贫乐道真君子

(2009-11-19 08:14:20)
标签:

陋巷

君子

太尉

大院

钱学森

中国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安贫乐道真君子

 

    安贫乐道,是中国百姓自古以来称颂的美德。道就是主张、思想、学说。意思是安于贫困生活,以守道为乐。《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大概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的安贫乐道典型了。孔子的弟子颜回家境贫困,身居陋巷,缺吃少饮,别人看了很忧伤,而颜回却认认真真地读书,沉浸在遨游知识海洋的快乐之中。《后汉书》又向我们介绍了杨彪的安贫乐道:“安贫乐道,恬于进取,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东汉名臣杨彪,世代忠烈。任京兆尹时毅然处死巨宦王甫。献帝时为太尉,董卓欲迁都长安,百官无敢异议者,唯其力争,免官。卓死复为太尉,李郭之乱中尽节护主。后为曹操所忌,诬以大逆,孔融力救始免。后其子杨修为曹操所杀,闭门不仕十余年。孔融说:“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晋书》称赞刘兆“安贫乐道,潜心著述,不出门庭数十年。”“安贫乐道”亦作“安贫守道”。大文豪苏东坡在《荐布衣陈师道状》中说:“臣等伏见徐州布衣陈师道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

    钱学森就是一个安贫乐道的典型。钱学森祖籍浙江杭州,从小就很有志气,5岁就能读懂《水浒》,立志长大后也做英雄,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从研究员一直当到教授。照理,钱老一家在美国的生活是相当不错的,可是,当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1955年10月,毅然带全家返回祖国。他牵头成立了中国中科院力学研究所,1958年完成了东风导弹计划,并且在1964年试射成功。而2003年成功将“神舟五号”送入太空的“长征”火箭,也是在钱学森研究的基础上开发的。很多人都说,是钱学森点燃了中国的强国梦想。

  钱学森的近亲陈天山,他的外公与钱学森的父亲是亲兄弟。他说起了一件往事。他说:“当时的钱氏大院在杭州东街路,钱氏大院以前有3万平方米,住的都是钱家的人。这个大院后来拆掉,分给我们的房子,钱学森也分到一套,我当时写信给舅舅,他回信说,我是无产阶级,我不要房子。”他说,钱学森平时很节约,可国家要赔给他房子,他却不要。上海交大档案馆原馆长曾勋良教授也说起一件往事。当时上海交通大学要成立档案馆,曾勋良负责收集校友资料与实物。他问钱老有什么东西可放在档案馆,钱老说,他不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就给了曾勋良两支铅笔和一个本子。曾觉得不够,就左看右看,看到墙上挂着一只很旧的公文包,就说好不好把公文包给我?钱老不肯,说这只公文包他已用了50年了,现在也还要用。曾勋良说,那时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钱老给人的印象是非常节俭,他起草文稿,都是写在废旧的挂历背面或会议材料的背面。作为一个大科学家,这样做确实十分难得。因为,在钱老的心中,中国知识分子的本色就应该是安贫乐道,生活上低标准,工作上高标准,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国家和人民。

  如今,一代科学巨匠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那种安贫乐道的精神,却长留人间,继续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