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笔苍茫意蕴深

标签:
墨色物象山水画墨笔谢永增吕梁山杂谈 |
分类: 老年天地 |
墨笔苍茫意蕴深
——读谢永增的山水画近作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1/41/2009-11/19/07/res03_attpic_brief.jpg |
|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1/41/2009-11/19/07/res04_attpic_brief.jpg |
|
在中国当代山水画坛上,谢永增的山水画别具一格,颇具创造性和探索精神,一直受到画界和社会的关注。进入北京画院后,谢永增的山水画创作进入了更广更深的探索境地,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艺术语言的表现上,都显示出了新的创造性,透露出谢永增在山水画创作方面不断迸发出的艺术创作力。
苍茫虚远的意境
谢永增的山水画近作,通篇墨色扑面而来,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画面墨色迷蒙,浑然沉着,山水形象或隐或现,呈现茫茫渺渺之状。应当说,谢永增创造的山水意境是独特的,这在一开始还没有仔细分辨画中物象之时,就以整体的效果让人产生了某种需要凝神静悟的印象以及所带来的一种不能随意而观的心情。在谢永增的山水画中,常见物象显实之处,旋又变化、转换归于虚然,真是虚实相生。在布满全局的沉重墨色之中,亦变化多端,大千世界,仿佛尽在其中。由于这样独特的艺术处理方法,谢永增就使自己的山水画呈现出一种苍茫虚远的宏大境界。作为一个现代人,谢永增始终关注和思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对自然宇宙的宏观静默中,他表达的是对自然对人世的一份终极人文关怀之情,是在山水自然中,反观人生世事,追索心灵家园何以慰藉的方向。他的这种精神诉求,同现代人一个世纪来对自然、对环境、对人与人的关系不断的追问和人文关怀密切相关,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思考。谢永增以自己笔下的意象做出了独特的诠释和表达。这既是他作为一个现代画家自觉接受现代社会意识影响的反映,也是作为一个山水画家浸润中国山水画“澄怀观道”
谢永增对自然山水的观照并不是建立在抽象观念的空中楼阁之中,而是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和生活感受。谢永增多画吕梁山及北方山水,如《吕梁厚土》、《吕梁深秋》、《吕梁积雪图》等,这都反映他对北方山水的迷恋。谢永增生长于燕赵大地,其地苍广无垠,自古多出义壮士,民风淳朴,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浓厚。成长于这片厚土,谢永增自然从小深受濡染,对家乡山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也养成了他宽厚深绵的性格。他爱家乡山水,更由此行至太行、吕梁,乃至遍及北方的山山水水。他爱画吕梁山水,更爱画吕梁的深秋与冬雪。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季节里,北方山水才真正展现出它的深厚、苍凉与无垠,展现它高亢、坦荡和无畏的真精神。谢永增常常被这样的风貌和精神深深地感染着,由此产生的感情郁结而浓烈,他要在自己的山水中释放出对它深沉而炙热的爱。这种关怀既有真实感情的体验又有人文情怀的升华,悲悯而充实,宏阔而不空洞,这正是谢永增执著探索的可贵之处,为现代尘世喧嚣中的人们返璞归真、重温自然、找寻精神家园指示了路标和去向。
凝气飘忽的用光
谢永增虚茫意境的创造同他画面中的独特的用光是分不开的。在通篇墨色中,忽然在或远或近、或高或低处出现一道或几道既现且隐的白光,如同暗夜中忽现的灯光,给人光明与希望。谢永增笔下的光聚散有序,强烈之处,仿佛白光照耀,自然物象显露轮廓与形体,屋角或树木呈现其中,被其环绕。白光柔弱之处,飘忽不定,渐次归隐于无形,与墨色融为一体。然而这白光又像是自然山水之中升腾着的一股股弥漫之气,是山川的灵动气息。事实上,谢永增对于画面白光的处理真是匠心独运。谢永增对画面的留白是很控制的,往往只是一带。因为满纸墨色的映衬,或者如在茫茫暗夜之中,使得这一带空白的出现就有如突然显现的光亮,在画面中形成明显甚至强烈的聚光和聚焦,成为画中最活跃的亮点。这个亮点立刻统摄画面,成为中心,满篇墨色随之生色。在谢永增的画面意匠处理中,空白的气息还起着划分物象结构线的作用。画面墨色物象的布局需要结构线的分割与引导,谢永增恰到好处地利用了空白的气息对物象和画面关系的分割和位置的经营。气息流露之处,不露痕迹地完成了对物象的布局、过渡和转换。在谢永增的巧妙安排中,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相融一体,完成着他对自然的深切观照。
华滋润泽的笔墨
谢永增的笔墨是有特点的。他的笔墨意气淋漓,注重墨色的渲染、烘托,大胆用水,层层积墨,造成华滋润泽、厚重虚灵的艺术效果。用笔如同物象的显隐一样,欲露又藏,与墨色隐没相溶,尽显物象含蓄、朦胧、葱郁的神态。古人讲笔立墨随,谢永增却反其道而行之,以墨为主,笔隐于墨,可谓别开生面。也足见一切笔墨的创作和运用都要随着物象和意境的创造需要而自然生发,才显出个人笔墨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当然,笔墨精神,也同样是一个画家的精神世界在笔墨中的外射,谢永增正是在自己对北方山水的独特观照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笔墨表现方式,使其服务于自己的画面和精神表达的需要,因而他的笔墨具有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涵。
谢永增在山水自然的表达中尽显深沉的人文关怀,也现出了精神上的负重。近来,他有意减轻自己的心里重荷,朝向松快一点的方向尝试。因而,画面的墨色不再过于郁结沉厚,而变得轻缓透明,流露出抒情温馨的情愫。然而,这种情绪并不是完全的转向,相反,仍是他的精神观照的延伸和丰富,毕竟,人文的精神关怀并不只有沉厚,同样也有轻松和欢乐,这本来就是自然与人世丰富性的体现。有理由相信,谢永增会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越走越深,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