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里长城第一关

(2009-11-17 22:57:59)
标签:

监官

万里长城第一关

一块

瓮城

嘉峪关

杂谈

分类: 旧事窗
                   万里长城第一关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images/2009-11/17/125839428068643322153206132485.jpg
  

  万里长城,雄关漫道,从古到今历来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还与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宙斯神像、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长城从祁连山脚下到渤海之滨,绵延12700公里,它就像一条中华巨龙,穿沙漠、过戈壁、翻山越岭,横跨8个省、市、自治区。千百年来,它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象征,而且还闪烁着中华历史文化的灿烂光辉。我从小就热爱长城,更喜欢长城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曾梦想过有朝一日从头到尾走遍整个长城。特别是在万里长城上凸起的每一道关城,它们不但雄伟壮观,而且还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我先后登上过位于渤海之滨的山海关、盘山脚下的黄崖关、八达岭附近的居庸关,今天我有幸又来到了万里长城的第一道关城——嘉峪关,真是三生有幸眼福不浅啊!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起点,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塞,还是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处,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的美誉。明清时代,在雄浑的戈壁大漠之中,嘉峪关还被称之为西域的大门。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首先来到了嘉峪关城光化楼正门的台基下。在这里,导游先让我们用石头敲击,并让我们细心体验一下敲击后会听到什么声音。于是,我们几个感兴趣的同志纷纷找来两块石头相击,果然可以隐隐约约听到像燕子发出的“啾啾”的声音。为此,这里还有一段美丽而凄惨的民间故事。传说,当初在嘉峪关城内有成群结队的燕子筑巢栖息,它们每天早晨都飞出关外觅食,傍晚又相伴而归。有一天,出关觅食的飞燕突遇大风,好不容易飞到关城时,大门已经关闭,飞燕无法入关。此时,夜黑风高,群燕都想飞越关城,但大多数飞燕误撞城墙而死亡。从此以后,撞墙而死的飞燕其精灵不灭,每当天高气爽、气候宜人的时候,在关门底下用石头敲击,便会发出“啾啾”的燕鸣声。为此,这里便有了“击石燕鸣”的传说。传说寓意着嘉峪关高大雄伟,壁垒森严,连飞鸟都很难逾越。关于“击石燕鸣”的传说还有一种,在正德年间,有两只燕子筑巢在嘉峪关城内。为了生存,它俩每天都是结伴到关外觅食。有一天清早,关门刚刚打开,两只燕子就一同飞了出去。当夕阳快要落山时,两只燕子又一前一后往回飞来。当飞在前面的雌燕飞进关门时,突然关城内外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飞在后面的雄燕顿时就被卷入风沙中什么也看不见。当雄燕拼命搏击风沙,好不容易才找到关城时,关门早已紧闭,致使雄燕不能入关。此时此刻,雄燕心急如焚,便想从关城飞过,却一头撞死在城墙上。早已飞入关内的雌燕久等雄燕而不归,很快便悲痛欲绝,还不时地发出“啾啾”的声音,以此来唤回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伙伴——雄燕那不死的灵魂。后来,许多人出关时,只要在这里敲击石头并能听到燕鸣声,就认为自己可以平安回来。否则,一出关便是茫茫戈壁大沙漠,一路凶多吉少。闻听此言,我们着实地为过去出关的人们捏了一把汗,也担了一份心。“击石燕鸣”讲述的虽然是一对燕子的故事,但真正抒发的是人间最真挚的情感。过去,在这荒凉的大漠深处,凡是出关的西行游子都渴望着平安回到故里,更盼望着能够早日回到关内,以此来躲避匪患,安心耕种自家的农田,尽情享受人间的天伦之乐。听完导游那令人揪心的陈述,我们便随着参观的人流缓步登上了嘉峪关的光化楼。站在楼台往西眺望,便是与之相对峙的柔远楼和嘉峪关楼,它们都被建筑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在高大城墙的连接下,形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池。往下俯瞰,城内建有军事指挥所、将军官邸、练兵场、出入关检查站等。在远处的练兵场上,一群穿着古代铁甲战袍的官兵正在进行表演训练。他们手里挥舞着古老的兵器,还不时发出一阵阵提高官兵士气的吼声。他们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众多的游客驻足观看。

  光化楼始建于明朝正德元年,采用的是三层三檐歇山顶式结构。光化楼面向东方,取旭日东升、瑞气普照大地之祥和,借喻皇恩浩荡和灿烂辉煌的中原文化。我们围着楼台环绕一周,然后又沿着高大的城墙从左侧绕到柔远楼的中间。站在此处往左看,只见在西侧阁楼的后檐台上静静地放着一块砖。据导游说,这是一块吉祥如意的“定城砖”。关于这块砖还有一段邪不压正的感人故事。传说在正德年间修建嘉峪关时,有一个叫易开占的工匠师傅,他不仅建筑技术高超,而且还善于设计和计算,在当地的名望也胜似鲁班。当易师傅接受了建设嘉峪关的工程之后,很快精确地计算出用料数量。当他把此方案交给朝廷的一位负责承修的监官时,这个贪心腐败的监官根本不相信眼前这个土模土样的工匠会有如此神算。于是,他歪着脑袋逼问易师傅:“你算得真有这么准吗?”“没错,错了我受罚!”易师傅说完,便哈哈大笑。这位监官抱着怀疑的态度按易师傅的方案备足料之后,又故意多加了一块砖。这位贪官心里暗想:看到时候我不好好收拾你!后来,易师傅和众工匠经过无数个昼夜的精心施工和辛勤劳作,终于使嘉峪关楼阁凌空而起,并巍然屹立在茫茫的戈壁沙漠之中。然而,面对多出的一块砖,众工匠却捏了一把汗,只有易师傅不慌不忙地把这块砖放在了西瓮城阁楼的后檐台上。看到剩下的一块砖,那位腐败的监官便恼羞成怒地喊叫说:“易开占,你怎么多出一块砖?明日午时三刻就是你的断魂之时。”说完,那位腐败的监官就想把砖取走。此时,易开占大喊:“住手!那是一块定城砖,谁要是搬掉,全城就会立刻倒塌。”闻听此言,那位腐败的监官被吓得灰溜溜地走了。此时此刻,众工匠不约而同地一把将易开占举过头顶,再抛向空中,以表示对他的祝贺与尊崇。本来那位腐败的贪官想借机发笔财,但却弄了个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在柔远楼城墙下的左右翼,分别有一堵用黄土夯筑的城墙,它们一直延伸到两侧远处的山脉。这高墙就如同两支坚硬的翅膀被安插在嘉峪关城两侧,日夜坚守着自己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国土。柔远楼取义为当年王朝对边疆各少数民族实行的怀柔政策,也充分表达了安定边疆的宽阔胸怀。站在柔远楼台往下看,便是神秘的西瓮城,也是嘉峪关城的第二道防线。这是为了防止敌人入侵而巧布的秘密机关,来犯者一旦误入,就如同瓮中捉鳖一样束手就擒。再环顾四周,过去用过的滚雷、滚轴、滚石、刀车、排钉等古代兵器仍一一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看到如此笨重的兵器,就如同把我们带到了当年那杀气腾腾的瓮中之战。

  下了柔远楼,我们又沿着楼基往右绕了多半圈,便从南侧过去所谓的“民路”进入了西瓮城。据说在西瓮城里还有一条“官路”,如果不是高级官员到访,平时只能走“民路”。在这里,不论是大小官员,还是贫民百姓,只有通过长长的嘉峪关门洞才能正常出入关口。穿过凉风习习的门洞,我们总算来到了嘉峪关城外。嘉峪关城门向西而开,门楣上嵌有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嘉峪关”三个字。高高的嘉峪关楼就如同一双警惕的大眼睛,深情地注视着遥远的西部。拱券式的嘉峪关城门洞高达6米、宽4米、长25米,是按照国门的要求建造的。出了嘉峪关“国门”,便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大沙漠,也是通向西域那漫长而又艰辛的“丝绸之路”。据说,当年戊守边关的将士们,依托牢不可破的嘉峪关城,曾战胜过无数的外来侵略者,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国家。清朝两广总督、著名的禁烟英雄林则徐,当年被朝廷充军流放到新疆伊犁曾路过嘉峪关,在这里休整时,他还写下了《出嘉峪关感赋》的著名诗句,一是抒发了自己对嘉峪关及万里长城的赞美之意,二是对自己流放西行没有归期而感到忧伤。过去,出关西行的游子,尽管感到路途遥遥无期,黄沙弥漫,但对嘉峪关这座充满希望与和平的友谊之关,人们一直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可见,当年想进出中国的西大门是多么的不容易。从而证明了我国古代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坚固性和防御性,也更加展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所以,好好保护长城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杂文漫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