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立冬日
|
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立冬”并不是气象学上冬季的开始。
通常人们往往以为立冬就是入冬了,其实两者不是一回事。天文家介绍说,立冬表示节气变化,每年的时间相对固定,都在11月7日或8日。而每年的气候条件不同,入冬早晚差异较大,时间差可达二三周。再者,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
按照气象学定义,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下,就意味着进入冬天。受寒潮影响,今年本市10月31日开始降温,并于11月4日达到气象意义上的入冬标准。这就是说,今年的冬天从10月31日开始计算。这是近五年来北京首次在立冬节气前入冬。
天文专家提醒说,立冬时节,北方冷空气常频频南袭,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时有发生,公众要注意保暖防病。
|
“立冬”简释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有资料说,习惯上,我国古时民间常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这就是说,对“立冬”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
追根溯源,古人对“立”字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上面我们已经说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冬”的解释是:“终也,万物收藏也。”什么意思?就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由此可见,立冬是表示冬天来临、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