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画创作的一些问题
(2009-10-23 23:56:06)
标签:
书法山水画中国画浅议米芾杂谈 |
分类: 老年天地 |
国画《白帝城码头一角》,布局与运笔,做到了严肃认真。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有句“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画山水画,必须写生,但写生并不一定就能画好山水画。写生可以丰富画家的涵养。画家在写生过程中,必须加以剪裁,使之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境。石涛有“搜尽奇峰打草图”之说。
向自然学习,只是画家修养的一个方面,技巧训练也不可少。若无技巧的训练,虽有好的意境,亦无以表现出来。 明清以来,山水画临摹之风很盛。特别是清代,使山水画的形式内容日趋苍白,于是有些艺人反对学习传统。不少中青年学习中国山水画,入手就学西方的印象派、未来派的风格形式,而抛弃了中国画传统。中国画不同于西画,西画写实要用模特,即使风景画也要根据实景描写。中国画既要写生还要写心,必须技巧熟练,方能得心应手。因此,中国画的笔墨技巧的训练,极为重要。今日的中青年画家中,有少数人不是努力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而是抛弃了传统,以西方的各种流派为自己作画的方法。 当然,传统绘画技法,也是在变化发展之中的。台湾高本森(美国加州圣荷西州立大学艺术史教授)在所著《中国绘画思想史》中指出:“在转型期中出现的文化失调是必然的,但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充分体会历史洪流之不可抗拒。从转型期的艺术动向可以发现,在那动乱的时代里,旧主流会没落,但在与新潮流抗争的过程中,它往往会以复古的方式来自保,故于复古的口号下,它一方面反省地重拾古老的优点,一方面又以进取的姿态暗中吸收新文化和新艺术。” 创作一幅山水画的成败,布局极为重要。布局合理,运用笔墨时,即可易于取得好的效果;若布局不好,虽笔墨技巧很好,也难取得好的效果。所以,作画首先要搞好一幅画的布局。好的布局,既要考虑局部又要兼顾整体。就山水画创作来说,不论其为高远、深远、平远之景,都必须前后左右相互呼应,情景动人。能做到这些,而又能骨法用笔,用墨干湿浓淡得体,必能成为一幅好画。 如何搞好一幅画的布局?古人有所谓“九朽一罢”。所谓“朽”,就是以柳碳条或纸搓成捻子烧灭了的捻灰在画的纸绢上打好“灰稿”。“罢”是把稿子肯定下来。“九朽”言其修改次数之多。意在重视这番工作,必须耐心推敲,没十分把握,不可轻易落墨。必须如此慎重,方能搞好布局。 这里,还有一个画上留空白的问题。画上留空白,不是没有景,而是“意到笔不到”,如果都画出来了就不空灵,画面也不好处理。老子说:“知白守黑”,就是说黑从白现,虚者空也。空白搞不好,实处也搞不好。这种虚实关系,是中国山水画最为突出的特点。 “灰稿”定稿后,然后落墨进行勾皴。当中,既要重法用笔,又要大胆下笔。画好了布局或全部墨稿之后,然后细心收拾加工。必须达到可着色可不着色,即不着色也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 检查自己过去的一些作品,感到有的画在笔墨章法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再阅读别人的作品,作笔墨章法的对比鉴别,认识更深刻了。但发现问题,不等于从此就高明一筹了。力求构图完整,骨法用笔,墨分浓淡,是最基本的要求。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个画家必须努力践行的。宋人郭熙在所著《林泉高致集》中,特别提到,山水画家修养的积累和精神的涵养等问题。他说,诵道古人清篇秀句,以及饱游饫看。都是扩充所养的好办法。在这方面,我一直比较注意。在作画之余,对画史、画论,每天总要抽时间阅读,特别是中国山水画史和山水画论的书籍。 款题图画,始自苏米(苏东坡、米芾),唐人以前,作画多不题款,即题,亦不过写个作者姓名及作画时间。多题在较隐蔽之处,如树根或石缝之中,惟恐题得不好,影响画面。苏东坡、米芾都是大书法家,诗词亦妙。喜于在画上大量题字。到乔仲常、宋徽宗,就把题字作为画面的整体看待,开启了中国画题画之风,这是中国画的一个发展,也是中国画不同于西画的特别之处。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必须具备能画能题的功力,缺其一种,就必然降低一幅画的意境和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