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的秋

(2009-10-23 23:21:23)
标签:

枣树

田野

秋声

红斑

四野

杂谈

分类: 旧事窗

                                             故乡的秋

 故乡的秋

  故乡是人人都有的,只是有的人穷其一生在故乡打拼,有的人自少小就离开了故乡。人人都怀有对故乡的爱,特别是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眷恋就显得更浓,浓的就像一壶陈年老酒,未曾开瓶就溢出了芳香。对故乡的天和地、人和事、花与树、小河与田野时时魂牵梦萦。而我在对故乡的丝丝眷恋中,经常浮于脑际的则是故乡的秋、故乡那美丽金黄、橙红的秋天!

  故乡的秋天确实使人难以忘怀!在故乡,最早带来秋信的是枣树。我的故乡是枣乡,盛产各类红枣。当第一缕秋风刚刚带走了晨晓和暮晚的暑热,四野还一片青翠,中午高照的秋阳和着“知了、知了”的浮躁声里,庭院内、庭院外,路边、村沿及枣林内的枣树上,那些坠满枝头翠绿、翠绿的似鸽蛋又像橄榄的小玉球,就变得浅黄并染上了红斑,渐渐的变成了玛瑙;随着秋风的阵阵吹拂,一个个小红斑又联成片,最后变成赤红。远观初秋的村庄,层林中,间有枣枝在闹,或某一家庭院的一角透过林隙伸出几枝枣枝在招手,红绿相映,初秋的故乡好一幅画景。

  家乡的俗语是“七月十五穿红袄,八月十五乱打枣”。意思是农历的七月中旬大枣就红了一半了。当绿枣生了红斑,就退去了涩味,无论是个大肉厚的婆枣、母指般细长的躺枣、葡萄球般大小的酸枣、还是脆甜脆甜的“金丝小枣”已皆可入口。这时节,村边、路旁有枣树的人家,就会在枣树的第一个枝杈下用铁丝捆绑上荆棘,并把树下的砖头瓦片捡净,防止那些小精灵们的袭击。而对于男女小精灵们来说,也是进入秋季的第一个大收获期。放学后打猪草的路上少则三五成群,多则十个八个,筐内早已准备好了打枣的砖瓦,见到便利的枣树就是一阵砖瓦弹雨,每个人的衣袋里都已鼓鼓的,就像一群“小狼羔”既可气又可爱。树的主人发现了也只是喊一句:“谁家的讨气孩子不听话?”把小精灵们赶跑就是。对于孩子们来说“青瓜绿枣看见就咬”也是故乡的一个习俗。

  随着阵阵秋风送来了几场秋雨,故乡的天空变的湛蓝湛蓝的,天高云淡,不断的有秋雁成行南飞。在声声的雁鸣中,故乡的人也由单衣换成了夹袄,四野由青翠变成金黄、橙红。在欧阳子的“秋声赋”里,秋天是萧瑟悲凉的,而在我的记忆里,故乡的秋天则是黄、红火热的。玉米张开嘴露出了黄牙好像在笑迎秋的收获;金黄的谷子低下了他高贵的头,好像在检讨过去的错误;一望无际的大豆在秋风中落去了金黄的叶子,露出了成串的豆荚好像在显示他的成绩;惟有红彤彤的红高粱昂首挺胸,好像在显示着他的尊严。时令已进仲秋,到处是一番秋收秋种的景象。田野里、道路上处处人喊马嘶。黎明的太阳还没有升起,晨雾中已听到了拖拉机的声音,日暮中村庄内已袅袅吹烟,田野里还人声鼎沸。故乡的秋啊不但有金黄的秋色,还有喧嚣沸腾的秋声!

  在喧嚣沸腾的秋声里,黄澄澄的玉米爬上了农家庭院的墙头或倒挂在了房檐下;秋风中点头作揖的谷子,变为了金黄金黄的小米,上了农家的餐桌;圆滚滚的黄豆粒和红彤彤的高粱粒入了谷仓;拖拉机和老黄牛身后的田野,又变成了横平竖直的麦田,在瑟瑟的秋风中又是一片青绿。唯有那一片片白似雪的棉花,伴随着九月菊的黄花还在秋风中开怀大笑。农人们又在忙碌着摘棉、轧花。夜晚的蛩鸣声中妇女们挑灯拆洗被辱和缝补过冬的棉衣。深秋时节的故乡还是一片盎然生机。

  故乡的秋天使人爱恋,我爱故乡这充满生机的秋天!愿秋常住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