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不尽的鄂伦春

(2009-10-10 17:51:08)
标签:

桦皮

猎民

鄂伦春语

鄂伦春族

阿芳

分类: 东西南北
说不尽的鄂伦春 
   
 
 
http://epaper.rmzxb.com.cn/2009/20090922/W020090922174995008982.jpg

  鄂伦春,是住在山岭上的人们的意思。这是鄂伦春族人的自称。

     长期的渔猎生活造就了鄂伦春人独特的民族文化。他们虽然没有民族文字,造成确切文字记录的缺乏,但是,一代一代的口传亲授,使这些充满神奇魅力的古老文化一直在流传,兽皮文化、桦皮文化、萨满文化、摩苏昆(讲唱故事)、坚达温(叙事歌)……如繁星一般点缀着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走进鄂伦春,了解鄂伦春,带着这样的愿望,我们来到了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旗鄂伦春旗政府所在地——阿里河镇。
  旗政协副主席阿芳,曾在鄂伦春民族研究会任职,对鄂伦春族的方方面面非常熟悉。得知我们来访,提前做了精心准备,把旗内鄂伦春族民族文化的代表人士都请到了旗政协,为我们组织了一场带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座谈会。
  何青花老人是研究鄂伦春族民俗文化的权威,曾出版《金色的森林》一书,书中涉及鄂伦春族生产生活、民俗文化等诸多领域,对读者详细了解鄂伦春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很有用处。“鄂伦春老一辈人活着的已经不多了,我也已经60多岁了,只想在有生之年为本民族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让兄弟民族及我们的后代多几分了解鄂伦春人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
  从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何青花老人,对大、小兴安岭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再熟悉不过了。她能够用舒缓柔和的鄂伦春语如数家珍地谈起民间故事、神话传说、风物掌故、人物历史等等。《鄂伦春族的婚礼》、《鄂伦春人过年及拜年的礼节》、《悠长的鄂伦春族服饰文化》、《鄂伦春族的民族工艺》……何青花老人把对家乡、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都倾注到了这一篇篇文章里。
  “我们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现在年轻人懂本民族语言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何青花老人说出了她的担忧:“这种现状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民族的文化传承将是个大问题”。现在,老人正编撰鄂伦春语与汉族拼音对照词典,明年差不多就能出版。老人说:“到时候,不仅本民族的年轻人可以学习,兄弟民族的我们也欢迎。了解鄂伦春,应该从学说鄂伦春语开始。”
  听了老人的担忧,主持座谈会的阿芳主席介绍到,现在旗里正在组织制作鄂伦春语教学片,相信对青少年学习民族语言起到一定的作用。
  白青花、白玉花是一对亲姐妹,也是自治旗乌兰牧骑老一代的舞蹈演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她们经常深入到猎民点为猎民演出,与猎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两姐妹感触良多:“当时到基层演出,只能骑马或步行,猎民点彼此之间又相距很远,去一个地方都要好几天,非常辛苦。但猎民们热情,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又觉得这一切都非常值得。”在演出的间隙,姐妹俩还积极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创作了大量具有鄂伦春民族特色的舞蹈。
  现如今的乌兰牧骑,演出条件好了,团员也多了,而且下乡演出、为猎民服务的传统也一直在继承着。据何振华团长介绍,他们现在一年平均演出165场,下乡场次占到70%以上。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他们结合民族特色创作的五幕歌舞诗《猎魂》获得了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说起这些,何团长很骄傲。
  关红英,鄂伦春民族研究会秘书长,也是一位资深的鄂伦春民族文化研究者。她精通桦皮船的制作工艺。桦皮船是大兴安岭鄂伦春族渔猎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用其打猎捕鱼还可以用其载人载物,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现在制作桦皮船的少了,但是桦皮还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工艺品,满足人们生活和欣赏的需要。”在阿里河镇,成规模的桦皮工艺店就有数十家,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座谈会上,负责摄像的旗电视台工作人员小何,虽然年纪轻轻,已经是一家桦皮工艺品店的老板,他还把店开到了网上,让五湖四海的人都能够了解到精美绝伦的桦皮工艺品。
  “外在的保护与内在的传承相结合,才能让鄂伦春的民族文化——这块不可遗失的文化瑰宝不成为博物馆里陈列的标本。”关红英正在用她的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鄂伦春旗博物馆中展示的鄂伦春人定居前居住的帐篷——“撮罗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