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生活中的一种享受
(2009-10-05 18:24:07)
标签:
仕途
《江雪》
阅读史
钟声
柳宗元
杂谈
|
分类:
老年天地
|
读书是生活中的一种享受 |
|
读书早就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在阅读中,单调的人生丰富——延长——扩大。
我因为韩愈的诗句“黄昏到寺蝙蝠飞”,而对蝙蝠有了好感;因读马致远的词句“枯藤老树昏鸦”,而对乌鸦没了偏见。夜宿上海南京路的某酒店,半夜被钟声惊醒,同事咒它扰乱了清梦;我却因张继的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而窃喜,它让我联想到姑苏城外的寒山寺。这种微妙的经验,不读诗的人无福领略。用诗人的眼睛看万象,用诗人的耳朵听万籁,天地万物皆有情趣。读书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心灵丰盈,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一首《江雪》,让我喜欢上了柳宗元。一次偶读他的传记,得以窥见他在不幸面前的狼狈样,让我大吃一惊。柳宗元因流放到永州,失魂落魄,头也不梳,脸也不洗,浑身泥垢,指甲很长。好像也不适应那里的环境,据他自述:到野外散散步消愁解闷吧,既怕遇见蛇咬他,又怕遇到大蜂蛰他,还怕水边有一种虫子,能含沙射向他的影子,使他生疮。遇到风景幽静的地方,他也不敢久停,急忙回家。看来是有些神经质了。初读时,我哈哈大笑;再读,顿生悲悯。人都有软弱的时候,但决不能软弱到底。我想,柳宗元的短命固然与仕途上的坎坷有关,但更与心态有关。仕途上的起落对于官场中人本就平常,一朝君子一朝臣嘛。再说,司马好歹是个官儿,怎么也比平民百姓活得滋润。我在柳诗之外获得一种警悟,人无论在顺境或逆境的时候,都要热爱生活,优雅乐观地活着,决不能步柳宗元的后尘。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学学苏东坡,一生坎坷,颠沛流离,却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本好书让人痴迷,物我两忘,不仅忘食、忘忧、忘老之将至,还可能忘了生死。《阅读史》中,有一幅摄于1940年伦敦大轰炸期间的照片:坍塌的图书馆,靠墙的书架并没有倒下,瓦砾堆中三个男子还在恬然自得地阅读。这可以解读为一种与灾难的对抗,但也能理解为:读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生命存在的一个标志。
读书与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分不开的。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读书倾向。比如我,少年时爱读诗,青年时偏爱小说,到了中年喜欢读一些历史、哲学和人物传记。有时同一作品,因为读的时间不同,感受也不同。有批评家说,少年人读塞万提斯的《堂吉珂德》会发笑,中年人读了会思想,老年人读了却要哭。
读书与生活是分不开的。读书是生活中的一种享受,而生活经验帮助我们深入到书里去。扩展人生,正所谓:一粒沙里一个世界,一朵花里一个天国。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