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是和平的象征。鸽子因其秉性温柔、认家、恋家、喜群居,能担当信使,而被当作和谐宁静生活的代表,被人们美誉为和平鸽。当年毕加索画的著名“和平鸽”画作曾风行于全世界。更使人们难忘的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家家户户以及街市墙壁上都贴着名为“我们爱和平”的宣传画,画面至今留在心中难以忘怀。
鸽子是百姓家互传书信友谊的工具,相传五代十国时的《开元天宝遗事》古籍上载:唐代诗人张九龄家中曾养群鸽,每与亲友书信往来,即将信件系于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而投之,张九龄戏称鸽子为“飞奴”。
老北京人很酷爱养鸽子,玩鸽子。据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载:北京的鸽子寻常品种有点子、玉翅、风头白、两头乌、小灰、皂儿、紫酱、雪花、银尾子、四块玉、喜鹊花、跟头花、脖子、道士帽、倒插儿等,较珍贵的品种则有短嘴、白鹭鸶、白乌牛、铁牛、青毛、鹤秀、蟾眼灰、七星、凫背、紫点子、玉环……等等。羽毛的颜色则有白、黑、灰、蓝、紫等五种,那最常见的点子全身为白色,只有头顶、尾部为黑色、紫色。养鸽、训鸽、赏鸽与挚友交换鸽种曾是明清代以后老北京的达官显贵、名伶雅士以及四合院大杂院里平民百姓的嗜好。一些旗人和八旗子弟曾是养鸽子、玩鸽子的行家。玩鸽子的术语又叫“起盘儿”、“胡芦”、“哨子”等,曹禺的《北京人》话剧里曾描述过。
古诗《野鸽》曾有“谁借风铃响,朝朝声不修”的佳句。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以及电影《夕照街》中均有训鸽和鸽哨声的描写,极为动人。正如《燕京岁时记》所说:鸽子“盘旋之际,响彻云霄,五音皆备,真可以悦耳陶情”。
老北京自清代时出现有鸽子市,除各种信鸽买卖交易外,还出售鸽食、鸽哨、鸽蛋、鸽笼等。鸽子市多设在护国寺、隆福寺等庙市里。在哈德门外东花市还有一个专门的鸽子市,据清代学者王渔洋《居易录》记载,王渔洋逛花市的鸽子市时,曾看见过价高达百两银子的一对浑身金黄色羽毛的名贵鸽子。当时名贵鸽种多为旗人出售,后来由于家境衰落入不敷出,一些玩鸽子的行家将嗜好改为谋生的职业。
北京解放后,很多重要活动都有放飞群鸽的活动。笔者多次在天安门广场喜见众多和平鸽飞满蓝天的壮丽景观。1951年后曾借用宋庆龄主席饲养的鸽子在广场上放飞。这些鸽子认得家,当广场上放飞在天安门上空绕几圈后,就向北飞回到宋庆龄的住所。这些信鸽伴随着宋庆龄度过晚年岁月,她直至病重时还让工作人员每天推着轮椅到鸽棚前欣赏她的爱鸽,聆听鸽子的咕咕叫声。
每逢盛典放飞鸽群是和平、和谐、欢庆的象征。追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五一、十一节庆典礼上,少先队员都放飞信鸽,群鸽伴随着彩色气球在蓝天中飞舞。1999年五十周年国庆典礼上放飞了五万羽信鸽,彩色和平鸽腾空飞翔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蔚为壮观和动人。北京市政府自2007年起决定每逢元旦、五一、十一节日在升旗仪式时在天安门广场重新放飞和平鸽,使我们能再次欣赏到壮丽如画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