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民国学热
(2009-08-22 10:15:05)
标签:
国学热《弟子规》村上周泽金成都杂谈 |
分类: 东西南北 |
市民争听国学讲坛
“完全没有想到‘上座率’会这么高。”近日,常年在成都推广国学教育的成都七中高级教师周泽金,登上第二十期的“金沙讲坛”,讲了一堂《〈论语〉和现代生活》的国学课。
“去之前,我以为来听讲座的,大多数应该是老年人,没想到走进图书馆的学术报告厅一看,台下听众已经坐得满满当当,年轻人差不多占到了一半。”而在他之前,长衫先生李里、少儿节目主持人陈岳也已经在金沙讲坛上讲授过国学。这样的细节,让周泽金敏锐地感受到了国学在成都的热度。
今年暑假,一些学校的假期作业里增添了“和家长一起诵读《弟子规》”一项。不少国学家教班也正在悄然蹿红。“川大的一个博士生导师就专门给我打来电话,他是我以前的学生,开学他的女儿就要上初中了,说想在暑假里让孩子去学学唐诗宋词,接受国学的浸润。”周泽金说。
中学将设国学课程
“别看现在国学这么热,七八年前,成都还很少有人提到‘国学’两个字。”周泽金说。在周泽金眼里,成都最早的国学热萌芽是从校园开始的。
2002年,由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夫人钱胡美琪教授组织的“素书楼基金会”,发起了一届“巴蜀文化国学夏令营”,内地40多所中学和台湾、香港的中学都派出了学生代表到成都参加夏令营。在这个特别的夏令营里,各地的孩子们就国学的学习进行了交流。期间,台湾孩子的国学根基让周泽金感到震惊。
“台湾来的学生代表个个都能流畅地背诵《论语》、《孟子》中的篇章,而且对文章有很深的认知。”这件事让周泽金很受触动。夏令营结束后,他就开设了一个“国学班”,给高一、高二的学生讲诸子百家和唐诗宋词。“刚开始,学生们对国学不是很‘感冒’,最多把它当成数理化学习之外的一种放松。”但是周泽金坚持把这个国学班办了下去,七八年间从未中断。“现在国学班已经成了学校里最受欢迎的一个兴趣班,我们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目前我们正在筹备新的国学教材,下学期开学,学校有可能正式在课堂上开设国学课。”周泽金欣慰地说。
农民也爱读古籍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晋吉社区暑期国学班的授课现场。退休语文老师周自坤站在讲台上认真讲解着《弟子规》和《论语》,台下坐满了大大小小的孩子,不少社区居民也挤在活动室门口,津津有味地听着……这样自发举办的国学班,在成都的社区、院落里越来越多。在水井坊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起了“国学诵读队”。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成都,国学的热度已经从城市渗透到了乡间。龙泉桃源村村民李华民最近正和放暑假的孙儿一起读《诗经》。“书是从村上的阅览室借来的,村上准备了不少这样的小册子,都是请专家从古书里挑选出来的,内容不难,都是讲如何做到‘身心平和、家庭和乐、邻里和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家不仅能读懂,而且也喜欢读。”李华民说,这样的书在村上挺“热销”,经常看到有人借回家去读。“不要以为我们看这些国学书是走过场、做样子,其实能从书里面得到很多益处。我就感觉,看书这半年来大家心态平和了不少,邻里之间发生口角的时候都少了,有一种和睦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