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水
(2009-07-27 21:55:46)
标签:
环保江河五湖河塘灵性苏州杂谈 |
分类: 东西南北 |
故乡的水
都说姑苏美,然而什么是故乡苏州的最美呢?有人会说是沃土,有人会说是历史遗韵,有人会说是人文胜迹……但在我看来,苏州之美,乃是天造的江湖河塘之水。
“小桥流水人家”,这是人们对姑苏的永恒记忆。“川曰三江,浸曰五湖”。故乡吴地在远古时就有“三江五湖”,“三江”是指松江、娄江和东江,这三条大江是吴地最早的排水干路,是吴人身上的主血管。“五湖”指的是贡湖、游湖、胥湖、梅梁湖、金鼎湖。其实“五湖”是泛指太湖流域一带所有的湖泊,古“五湖”是吴人最重要的胃、肝、脾和肠……
苏州人要感谢的祖先很多,其中最需要感谢的是那些造水、治水和利水的英雄。大禹不用说了,他在太湖降龙的治水传说给吴越先民留下了宝贵的治水经验;其后的伯泰、仲雍是以身作则带领土著人破除了“水怪”的骚扰而平安了这块荒蛮之地的野性;最早开凿的“伯泰渎”给这里的庶民带来了灌溉、航运和饮水等多方面利益;还有像三国时的孙权、包括秦始皇、主张开凿大运河的隋炀帝、吴越小国王钱镠、宋朝的范仲淹、赵霖,以及明朝的钦差大臣海瑞和在苏州当了五年清官的林则徐等,他们都为吴地做过造田、治水的巨大贡献。
“人语潮喧晚吹凉,万窗灯火转河塘。两行碧柳笼官渡,一簇红楼压女墙。”宋代诗圣范成大的这首《晚入盘门》,勾起了我对当年治水战斗的悲喜交织之情……
苏州是水育之地,苏州的治水本领与生俱来。苏州人还把与水搏杀的本领活脱脱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之后,苏州人用祖先传承下来的那种利道治水的本领,很快将两股完全不同的江与河之水融合在一起,形成巨大的湖塘之流,为整个地区的社会发展积蓄了巨大的发展力源。尤其是近年来,当地政府和人民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对水的保护意识大大加强,并且取得卓有成就的收效。
因为故乡的父老乡亲们知道:江与河,看起来不同:江流终日汹涌澎湃、奔流不息,是为了奔向大海;河流之水有时涌入大江,有时流向塘湖。但如果江水没有了千万条河流的汇合,便没有了自己;河水如果只向湖塘流淌,其生命也将变得渺小和暗淡。江与河既有别,又有同,两者渗透了相互依存与传承的关系——河是江的母亲,江是河的后嫡,湖塘则是江河歇脚与蓄力的温床、准备远行的驿站。保护水,就是保卫自己的家园。
欲说苏州之水,不能不言太湖。因为八百里太湖的90%的水面属于苏州。太湖之水是苏州母亲的胎盘里的羊水。没有了太湖之水,就没有了苏州的生命及其成长的可能。
江河湖塘,组成了苏州人独特而绚丽的性格,那性格既是豪放的,又是柔美的;既是开放的,又是含蓄的;既是粗犷的,又是细腻的。是豪放中的柔美,是柔美中的豪放……
江河湖塘组合在一起,既可是一种放扬,又可是一种吸纳;既可是一种选择,又可是一种决断;既可是冒险,又可是避险。是理性下的激情,是激情中的理性,是激情和理性交融后的理与智、亲与情。
苏州的水与其他地方的水有时很不一样,常理上理解“江河东去归大海”,这流动的水总是往一个方向奔涌而去。其实在我故乡的江河之中会常常出现江河之流逆向而流。这是为什么?原来,这些江河离大海近,月亮和地球间发生的引力诱发了潮去潮落而形成江河之流复去复回的特殊景象,而这使得这些水非常活泛,因而更加富有灵性。
苏州是水的世界,苏州是由水组成的灵性之物,因此可以游刃有余地面对复杂纷乱、景象万千的各种来自自然与人为的较量、搏杀,当然也有和善的媾和与敌意的诱惑。
水,是我故乡永远搬不掉、罩不住的灵性。它是我的生命之根,是我故乡的生命之根、生命之魂!
清澈、奔涌而富有感情的水,依然在我故乡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