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宋人如是
宋人如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27
  • 关注人气:2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鸿门宴风云(三)

(2013-07-18 09:46:59)
标签:

下期

话说

封领

君主

被杀

分类: 历史散文

主持人:传华夏文明,承文化精粹,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传承。今天我们依然有请河南大学的王文剑博士来为我们继续解读鸿门宴的故事,我们上一期讲到刘邦因为封住了函谷关,得罪了项羽和诸侯,惹来了杀身之祸,难道说,刘邦就必须参加鸿门宴么?要知道,不管怎么说,这次宴会都是充满了阴谋和不怀好意的气氛。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刘邦想避免这次宴会,其实是有两次机会的。我们先说第一次机会。

这第一次机会就是封住函谷关这次。我们知道,函谷关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关,秦朝重点防御关东六国的关口。当然,之前,周文曾带着起义军一路西进,破关而入,杀到咸阳附近的戏水河畔。看样子,这个关口也不算什么。但如果刘邦真的用心守住,虽然也不一定最后守得住,但项羽和诸侯们想轻松破关而入,也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说不定,诸侯们因为久攻不下,而也会离心离德,最后一哄而散。

这种可能也不是完全没有。要知道,这些人来关中,可不是抱着解救受苦受难的关中百姓这一美好愿望而来的,都是冲着关中的财物才来的,也就是说来打劫的。但如果为了打劫,而把自己的实力丧失殆尽,即使进了关中,当大家评实力分赃物的时候,自己也是会明吃亏的。再说了,这些诸侯们在巨鹿的时候,在项羽第一个蹦出来拼命之前,大家也都在“作壁上观”,也就是,在看着别人拼命、自己自保。他们都是贼精得很,很会算计的。

之所以诸侯军能一脚就把函谷关踹开,主要原因还是刘邦没有用全力守关。

主持人:为什么?是不是没时间准备?

没时间准备大概不太成立。大家知道,公元前20610月,刘邦进入关中的时候,项羽刚到达黄河边,到了11-12月,大概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项羽都在函谷关外。根据史书记载,他在新安县屠杀了20万的秦军降军,这个以后我们还会分析。也就说,这段时间,项羽正在忙着处理手边更急的事儿,没工夫入关。在这段时间,刘邦可以好好准备一下,从时间上看,虽然还是有点紧张,比如,他还要做好整顿关中的社会秩序,收敛财物等工作,但要是加紧动员的话,从时间上还是勉强够的。这么看,他没做好准备可能还不完全是时间不够,应该是有下面三个原因。

一是刘邦手下的将领对守关没信心。我们以前也说过,刘邦刚进入咸阳时,曾经想住在秦朝宫殿,准备享受,但被樊哙劝阻了。大家知道樊哙和刘邦是“连襟”,共有一个老丈人,也就是吕太公,他们还是从丰沛地区走出来的老兄弟,甚至曾经和刘邦一起去芒砀山落草为寇,可以说,是刘邦身边最亲近的人,这样的人跑出来劝刘邦不要为及时享乐。原因无非是,一个是让刘邦打起精神,准备备战,和项羽他们打仗,不能过早地陷入富贵之乡,一个是,应该树立光辉伟大的明君形象,准备扎下根治理关中。但也不排除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觉得在刘邦不能把关中的好东西都糟蹋了,万一项羽他们来了,不好交代。樊哙劝阻刘邦的动机,史书中交代的不太清楚,只能猜测。

但刘邦另一个重要将领左司马曹无伤,却能比较确定,他确实是不支持刘邦“王关中”的,而且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曹无伤很害怕项羽和诸侯们的实力强大,也是因为恐惧被项羽和诸侯们消灭,当项羽和诸侯军破关而入后,派人去项羽那里告密的,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为相,而且已经把珍宝都占有了。虽然说是项羽他们在破关以后,曹无伤才来当叛徒的,但也可以推断出,在破关之前,像他这样的将领,对守住关中可能也是没信心的。要知道左司马是军中负责军事的高级官员,这样的官员都能关键时刻背叛刘邦,这说明在刘邦军中在对诸侯们开战这个问题上,没有什么支持力量。

主持人:刘邦在自己的阵营里得不到有力支持,这是第一条,那么第二条呢?

第二条是,刘邦自己也没信心。我们在上一集已经分析了,如果站到诸侯的角度想问题,刘邦这样做是相当不够意思的,我们都能想到,想必刘邦也是很清楚的。但他打心眼里是太想“王关中”了,这样的话,他还是不由自主地派兵把守了函谷关,他也知道,军中很多人并不支持他这么做,所以,他私下里做出这个决定的。

大家知道,后来项伯来找张良,让张良跟他逃命,张良觉得这么溜掉,不符合江湖道义,其实,是主动去找刘邦商量如何对付项羽和诸侯们可能开始的进攻。大家回想一下,张良见到刘邦第一句话问的是什么?根据史书记载,张良上来问刘邦的是,“沛公诚欲背项羽邪?”,这说明张良应该都不知道刘邦已经做了防守函谷关的军事部署,或者说,即使知道了,但细节并不是很清楚。也就是说,很可能刘邦根本就不和张良商量这样的事儿。要知道当时张良也不过是韩王成派来的,协助刘邦作战的一个谋士,虽然两个人很早就认识了,而且关系还不错。但从人事关系上看,张良其实不是“刘邦公司”里的,而是“韩王成公司”的。很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刘邦对张良还是有点隔膜的。

刘邦回答张良说,是一个鯫生,也就是一个小人物,教我这么干的,据这个人说,只要把住关口,就能在关中称秦王。鯫生在那时候一个骂人的话,也是泛泛而指某个“混蛋”的意思。我们认为,刘邦这么说,很可能是推卸责任,其实就是自己因为欲望难耐,而做出了这件事儿。换句话说,就是真的有个人告诉他这么干,这么大的事儿,最起码找一些人商量一下,总是应该的吧,比如找张良商量也是不为过,以前张良已经给刘邦好几次注意,刘邦也听了,效果还不错。

紧接着,张良其实还问了一句话,“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刘邦的回答是“沛公默然”,也就是不说话,刘邦又反问张良,“你说咋办呢”。这就是说,刘邦自认为,自己不敌项羽。说这些话的时候,已经是项羽入关后了,但说的内容确实在项羽入关之前。这说明刘邦自己对守关这件事儿是没什么把握的。也就是,也是抱有侥幸心理,想着试着守一下,说不定会成功,自己就能王关中了。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以上对话太私密,有些学者就认为,这是杜撰的,当然,这么说也有一定道理,以后,我们会从文本意义上讨论鸿门宴这件事儿的虚实。在这里暂时不展开说了。

但这些对话所反映的客观情况应该不是捕风捉影的,是符合当时真实情况的。因此,大概可以推测,“刘邦对守函谷关的准备是不充分的,也没下定决心,有点首鼠两端的意思”。

主持人:如果没有下决心,那么准备上就会不足,守关确实很困难。

是的。但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值得注意的。也就是第三条原因,刘邦军队的普通士兵也不愿意和诸侯开战。分析这个原因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个是军队从心理上不能接受和项羽和诸侯军开战。大家知道,从刘邦西征,到进入咸阳,经历14个月的血战,有多少人战死沙场,谁会愿意还继续打仗呢?经过这么艰苦的战争岁月,大家终于推翻了万恶的秦王朝,之前都是憋着一股气的,进入咸阳后,这口气也就懈了,只等着受封领赏,对于普通士兵而言,谁也不会想到还要继续和诸侯们打仗,心理上应该不会一下子把这个弯转过来。

主持人:也就是说,刘邦军队进入关中后,军队的士气不像以前那么高了,可能无法应付接踵而来的恶战。那么,还有其他原因么?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值得注意的,刘邦的核心部队其实就是楚军,和项羽领导的军队同出一源。说白了,之前,两支军队都是兄弟部队。我们以前也说过,其中很多还是来自项家军的,一部分可能是项梁给刘邦,另一部分,以前我们也提到过,刘邦西征之前,楚怀王曾让刘邦把砀郡附近散落的项梁和陈胜旧部,收编进他的西征军。这就是说,在函谷关内外的部队,以前都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你让这些人直接往死里掐,不给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是不行的。

如果刘邦说,“我很想称王,大家多支持啊,如果称王了给大家好处啊”。仅靠这样的战前动员,相信是很难让这些人信服的,关键是,相互之间没有产生很强的敌对情绪,即使作战也缺乏士气。有些学者,比如程步,就认为,曹无伤被杀,不是因为他告密当叛徒,而是刘邦让他守关,他没守住,害怕被刘邦惩罚,才主动投降项羽的。当然,这是一种猜测。

另外,不管如何说,即使有怀王之约,称王的手续还没有履行,刘邦这时候也还不是秦王,名义上还是楚国的一个将领。从归属感上看,将士们对楚国将领刘邦的归属感与诸侯王刘邦的还是不能等而划一的。他只是他手下的这些将领和士兵的领导,而非君主,从心理上很难让将士,特别是普通士兵产生归属感。当然,刘邦以后成为汉王,情况就不同了,最起码,从名称上看,刘邦军队就可以被成为汉军,从奖励和封赏上,刘邦掌握着绝对的权力。打个比方,这时候的刘邦只是楚国这个总公司下面一个分公司的总经理,你让他的手下像对待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为刘邦出力干活,还是不容易的。至少从前途和个人上升空间上看,在独立公司和分公司发展是绝对不一样的。

主持人:这么看,刘邦确实无法守住函谷关了。好了,今天,王老师给我们解读了刘邦为什么没有守住函谷关,因此而错过了一次避免参加鸿门宴的机会,刘邦还有第二次机会,那么这次机会是什么呢?我们留待下一期节目再和大家分享。好了,感谢王老师做客我们演播室,也感谢观众朋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