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鸿门宴风云(二)

(2013-07-18 09:46:12)
标签:

来人

下期

城市

王离带

风险系数

分类: 历史散文

主持人:传华夏文明,承文化精粹,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传承。今天我们依然有请河南大学的王文剑博士来为我们继续解读鸿门宴的故事。我们上一期讲到,由于刘邦派人封住函谷关,正是这个原因引来了鸿门宴,那么,这个说法的理由是什么呢?

我们在上集说了刘邦去参加危险四伏的鸿门宴,首先是他的责任。

也就是说,鸿门宴本来是一个充满欢乐祥和气氛的庆功宴会,但刘邦的封住了函谷关,这个宴会就变了味道。原因是显而易见的,项羽和诸侯们不答应刘邦“王关中”,但刘邦封住函谷关,充分表达了刘邦称王的意愿,让项羽和诸侯们很不爽,也很恼怒,想找刘邦算账。之所以大家很生气,原因无非有三条。

一个是楚怀王之约实际上是楚国内部的约定,天下诸侯们并不见得就认可它。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楚怀王为了激励大家讨伐秦朝,也是为了打压项家军,才发出了“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但这个约定并不是和诸侯们交换意见后发出的,也就是说,对诸侯们没什么法理上的约束力。说起来,当时,除了楚国要攻灭秦朝,其实其他诸侯们也有这个意愿,只是害怕秦朝的军力,或者正在被秦朝军队攻伐,为了自保和求生存,而没有像楚国那样,付诸实际行动而已。但秦朝灭亡了,诸侯们肯定是要垂涎关中这块地方的。特别是,在诸侯的部队中,和刘邦差不多档次的将领,对入关中而封王也是很上心的,大家知道,在刘邦西征到达洛阳附近时,赵国一个将领司马卬,就曾经试着从平阴渡口,渡过黄河,那意思也是想入关中的,但他被刘邦挡了回去。

秦朝灭亡,关中算是成为无主之地,即便不能在这里称王,但诸侯们也不会放过来这里劫掠一番的机会。要知道,咸阳是秦朝的国都,积聚了天下无数的宝物重器和美女,如果刘邦仅依靠楚国内部发出的约定,就完全占有这些,不让诸侯们染指,诸侯们肯定不服不忿,当然也就肯定不答应了。

说到底,就是冲着这些关中的好东西,别说诸侯们没有参与制定楚怀王之约,就是真的参与了,这时候,不管是谁,你就是说出大天来,见财起意的诸侯们也还会反悔,肯定要敌视这个想独吞胜利果实的人。.

更何况,从项羽在安阳殷墟和章邯谈判时,就封章邯为雍王,应该已经充分表达出,灭掉秦朝后,要按照军功分割天下的意思,那些出身一般、野心很大且还立了功的人,是要和项羽一条心的,比如,英布。退一万步说,即使有张耳这样以前和刘邦有很深的故交的人,他自己不想和刘邦闹翻,但他也很难约束他手下的如司马卬之类的将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任何都会变成“六亲不认”的魔鬼。

主持人:如果刘邦真的认为,诸侯们认可楚怀王之约,确实是自作多情了。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呢?

第二原因是,项羽也不认可楚怀王之约。大家知道,楚怀王和他身边的楚国旧贵族打压项羽和项家军,是“楚怀王之约”重要的功能,从约定发出,项羽肯定就很难受的。在鸿门宴之前,项羽杀宋义,控制了一直楚国的主力部队,在巨鹿之战中,又表现很抢眼,同时,还收降了章邯这支秦军主力,从当时的情形看,项羽已经具备是在楚国的最高军事统帅,还是诸侯们表面上拥戴的头领,已经具备了把楚怀王之约当成废纸的条件。出征时,项羽受楚国高层的排挤,他算是忍了,现在,已经是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刘邦还把这个约定拿出来说事儿,不管诸侯们是什么态度,项羽肯定很烦,心理上也肯定是既恨又恼。不教训刘邦一下,实在是难平心中那股被人吹黑哨而积下来的恶气。

更何况,在项羽看来,立熊心当楚怀王就是权宜之计,项羽始终有干一番大事业、称王称霸的想法。他自己后来在戏水分封诸侯时,就说,当初俺们项家就是假立楚怀王的,也就是说,从始至终,项羽就没把楚怀王太当会事儿。那么,他发出的约定在他这里也就不算事儿了。在项羽和章邯在漳水河边谈判收降事宜的时候,项羽就已经把章邯封为雍王,雍这个地方就在关中,也没给楚怀王打个招呼,这一点很重要,这一举动实际上是把自己凌驾于怀王之上了。在那一刻起,在项羽心里,就已经把楚怀王之约给废了。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这个原因,刘邦才派兵把守函谷关的。

主持人:这是第二条原因,不过,即便诸侯们不认可,项羽心里有怒气,但毕竟是刘邦先入关中的,这个功劳也是相当大的,大家都看在眼里,总不能漠视人家刘邦为灭秦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吧?他们这些人出于一己私利,就破关而入,总是让人感觉是在仗着人多欺负人。他们就不觉得理亏气短么?

   说到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三个原因了。说实在的,项羽和诸侯们还真不觉得自己理亏,相反还觉得理直气壮,刘邦在耍无赖。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灭秦是一个集体的事业,不是那一支军队能独立完成的。

如果说反秦的诸侯联军是一支足球队,那么,刘邦就是前锋,率先踢进一球,但大家知道,球队能不能进球,以及能不能最后取胜,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你总不能说,进球了,胜利了,是前锋一个人的功劳吧?如果这样的话,守门员和后卫心里不平衡,有意放水,那么就是把前锋活活累死,球队也赢不了胜利。如果中场不给前锋送球,一般情况,前锋也是干着急没咒念。当然,马拉多纳有时候雄起的时候,也不需要中场送球,自己从中场一路带着球射门成功了,但对于马拉多纳这样不世出的“球王”来说,如此进球也是少之又少的。

这么看,大家就理解了,刘邦“进球”成功,是和项羽、诸侯们在巨鹿和漳水血战有着直接关系的,正是这些人缠着章邯和王离,才迫使秦朝从彭城往西到咸阳这条入秦的大路给让出来了。如果把灭秦比作一场球赛,章邯和王离就相当于马拉多纳和维埃里一样厉害的球星,大家拼死命,把他们的脚绊住,才使刘邦这个前锋有机会进球,并取得了最终胜利。

主持人:但刘邦一路西征,也是打了很多仗的,有些可以说是打的也很艰苦,作为前锋,刘邦进球,理应受到额外奖赏,这大概也是大家公认的。

   是这样的。但从当时的角度看,就算是论功行赏,项羽和诸侯们也觉得自己立的功要大于刘邦。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大概是,项羽、诸侯们和刘邦都立了功,但含金量和各自付出的努力是不一样的。

和项羽、诸侯们在巨鹿、漳水对阵的是秦朝的绝对主力,一个是章邯军,一个是王离军。大家知道,章邯是临危受命,带着部队先后消灭了周文、陈胜和项梁,在楚地可以说打了很多胜仗,这个人虽然是财经干部出身,但论打仗还是很有一套的。

尽管章邯的部队刚才开始是由在骊山修陵墓的民工和秦朝守卫国都的人数不多的中尉军组成的,但据史书记载来推测,章邯打败周文大军后,东出函谷关,秦朝就从关中一刻不停地给他补充了来自关中的预备兵,等到在漳水和诸侯们对峙时,章邯的部队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些临时拼凑的部队了,可以说是一支比较纯正的秦军,作战能力是很强的。而王离的部队本来就是从长城过来的边防军,作战素养和能力更是没的说。这些部队都被诸侯们打败和收降了。当然,你可以说,其中很大的因素是秦朝高层内斗导致的,但不管如何,诸侯们的努力也是可圈可点的,没有诸侯们的努力,完全靠秦朝高层窝里斗,自毁长城,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而我们看,刘邦西征途中打的秦军,要么是秦军留在砀郡监视楚国动向的留守部队,要么就是一些地方部队。尽管西征途中战斗不断,显然,他所面对的对手与诸侯们面对的对手,在实力上还是相差很大的。再说了,诸侯们招降了章邯部队,对刘邦入关起到相当大的帮助。

根据以上分析,尽管刘邦率先进球,但并不见得做出的贡献就最大。可以设想一下,刘邦西征的时候,也就万把来人,如果让他自己单独面对章邯军的主力或者王离军的主力,肯定会被活活掐死。从这个角度想问题的话,刘邦入关中成功,更像是吃了别人的“挂落”,抢占了项羽和诸侯们的胜利果实。因此,在项羽和诸侯们看来,如果他不自觉吐出来,是相当无耻的,杀了他一点也不过分。

主持人:按照你的说法,好像刘邦有点窃取大家的胜利果实的意思。

   我们再打个比方,就更好理解了。比如,为抢好东西,两个相对弱小的人去和另两个人打架,其中,一个人拼死把对方身强力壮的那个人缠住,当然,为此肯定要挨很多打,还要担惊受怕。另一个人趁机把眼前那个相对弱小的对手制服,把好东西抢过来。等到了安全地方后,这个浑身带伤、身心俱惫的人去找抢到东西人分东西,而这个人说,这些东西是我抢到的,你不能和我分。你说,这时候,这个被拒绝的人是不是很有一种要把刚才的战友再痛打一顿的冲动呢?

主持人:虽然刘邦西征路上的秦军实力不如章邯和王离带的秦军,但刘邦部队的实力也是不如项羽和诸侯们的,这么看,也不能说刘邦付出的努力和冒的风险不如项羽和诸侯吧?

   如果单从付出的努力看,刘邦和诸侯们付出的努力是差不多的。但从冒的风险看,那还是很不一样的。

我们以前也讲过,刘邦西征是主动出击,秦朝的军队基本上就是被动挨打。主动出击的好处就是,如果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撤回去,或者绕过去。我们看到了,刘邦在西征开始的几个月里,其实一直是在他的辖区砀郡那一带打转转,以后进攻西边的城市,能打的就打,打不下来就绕过去了。基本上没见到哪支秦军和他死缠烂打,追着他不放。

但大家看项羽和诸侯们面对的对手,就和刘邦的不一样了。王离和章邯是主动跑到赵国去找茬的,章邯攻占赵国都城邯郸后,把老百姓全都迁到河内,也就是今天的焦作市,还专门不辞辛苦地派人把整个城市给强拆了。一看就知道,他拉开的架势不但是要把赵国一口吃了,还要把骨头给嚼碎。在这种情况下,诸侯和项羽只有死死顶住两只饿虎的进攻,没有退路。谁走了,赵国一旦不保,下一个就轮到他了,保赵国,就是保家乡,大家都知道。特别是项羽,还搞出破釜沉舟这样不要命、与人同归于尽的打法。说白了,和章邯、王离作战,就是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系数,当然,是刘邦不能比的。大概也是这个原因,项羽和诸侯们觉得对刘邦下毒手,心里面是很过得去的。

总体说来,当刘邦封住函谷关的时候,他就得罪了以前所有的战友,要么来给对大家一个解释,或者说认错了,要么死扛到底。

主持人:好了,今天我们聊了刘邦因为封住了函谷关,而得罪了项羽和诸侯联军,那么,刘邦是不是有机会避免参加充满凶险的鸿门宴呢?就让我们留到下一期节目再和大家分享。好了,感谢王老师做客我们演播室,也感谢观众朋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