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打击乐活动观摩后总结(三)

(2016-06-09 18:59:26)

幼儿园打击乐活动观摩后总结(三)

 

连续三天,全程参与,对幼儿园各年龄段打击乐活动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和重新认识。通过横向、纵向的分析与比较,对这三天来自己的点滴思考做总结性梳理。

1.各年龄段打击乐活动的内容与目标定位

小班——

愿意积极参与、感受、聆听活动,建立初步的节奏感,尝试用身体动作及简单的配乐活动表现乐曲,体验活动的快乐。

简单的配乐活动,指的是不是从头到尾乐曲都需要伴奏,乐器伴奏可以与唱歌活动、念歌词、动作表现等相结合。如小班《郊游》的活动中。前面“走走走”部分可以用木鱼来伴奏,在中间部分则可以用歌词念白的方式来呈现;《小兵》的活动中,老师前面部分和幼儿一起唱歌,在“咚咚咚”部分则选择乐器来伴奏的方式,减少乐器的伴奏内容,降低难度,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需求。

在小班打击乐活动中,主要有纯音乐伴奏和歌曲伴奏两种方式。纯音乐的打击乐创设一个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幼儿大胆地用身体动作有节奏地表达表现,从而引入乐器伴奏;而歌曲的打击乐活动,则是建立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进行的,幼儿可边唱边进行乐器伴奏活动。

中班——

学习基本的节奏型,能看懂图谱,认识、理解图谱中简单的音乐符号,接触基础的乐理知识,学习用23种乐器开展伴奏活动。

在乐器中基本的音乐符号和乐理知识有: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小节线、跳音、顿音、反复记号、休止符、延长音等。

大班——

在中班的基础上,节奏型难度加大,如切分、附点音符等。节奏型的安排也呈现多样化。

引导幼儿开展自主化学习是大班打击乐活动的一个亮点和难点。如何开展?建议组织幼儿开展小组学习,合作、自主设计节奏图谱或自行安排配乐的方式,让幼儿感受自主学习后打击乐活动所呈现的多样性,提升成功的喜悦感。

如对大班《喜洋洋》打击乐活动的重构建议是:欣赏乐曲,充分理解感受乐曲的音乐特性,理解乐器ABB的段落模式,基本、简单的节奏练习都放在第一课时完成。第二课时时简单复习第一课时内容,随后提升难度,出示节奏安排呈多样变化的图谱,引发幼儿学习兴趣;随后根据节奏颜色的不同,共同商量讨论配乐方案,集体尝试演奏;分组合作,商量讨论新的配乐方案,小组尝试演奏;分组展示合作成果。

2.图谱的设计

小班——小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图谱中以具体事物的小图片展现,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在张叶意老师所执教的《小兵》活动中,张老师一开始出现手枪、大炮似的节奏,在出示乐器后,把乐器图片直接贴在了手枪、大炮的图片上,让小班幼儿清楚地知道原来动作表演的部分,现在是要用乐器来敲打了,较好地解决了小班幼儿转换的难点。

中班——介于小班和大班之间,抽象的叉叉的节奏和具体实物的小图片都可以出现,图谱应关注到基本乐理知识的正确表现。

如实物的大小、颜色的不同等方式区分音符的时值、乐器的不同,对反复乐段、空拍的不同表现。

如李佳艳老师所执教的花好月圆:

http://s9/mw690/001JDXulgy72lHzUkTS28&690

大班——抽象的节奏型X的形式出现,节奏型的安排变化要多样,不要出现一行一种节奏型的问题,对大班幼儿来说太简单了。

3.关于常规与习惯的培养和建立

在打击乐活动中是需要一定的常规要求和特殊习惯的培养的,如看图谱、看指挥的习惯,轻拿轻放乐器、换乐器时乐器不动、人动等常规要求,都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幼儿建立与培养。

暂时能想到的就是这些了,就是这些了!罗里吧嗦,连续三篇,思绪开始混乱,宝宝累了,休息一下,休息一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