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受卢浮宫

(2012-04-21 23:08:55)
标签:

卢浮宫

艺术

法国

旅游

杂谈

分类: 博物怡情

据说西方人嘲笑中国人、日本人进卢浮宫就看三样东西:导游告诉这些随团的游客,“维纳斯”在这儿,“胜利女神”在哪儿,“蒙娜丽莎”又在哪儿,看了以后就可以走人了。

 

其实,好象不光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好象所有的游客都一样。上面的三件所谓卢浮宫博物馆镇馆之宝,在卢浮宫管理者自己的心目中也是十分重要。拿一份解说资料(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展馆地图),这三物件的位置被重点标示。进入博物馆,所有的方向标识也将游客引导到那三件宝贝。这样一来让游客觉得所谓的“卢浮三宝”是必看之物,此外对于我们这些附庸风雅的非专业人士来说,似乎也就没有特别要看的东西。

 

实际上大可不必担心找不对地方,只要跟着人流,看到哪里挤满了人,拥塞过去,就定是三宝之一了。所以,当我们终于闲逛到“蒙娜丽莎”跟前的时候,除了远远地亲眼打量着这副闻名世界的真迹之外,却也没有太多其他的感觉了。当然是自己眼太拙,没艺术细胞,实在是看不出这副画与旁边那些同样让专家赞叹的杰作相比有何特别之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卢浮宫的雕像和油画收藏实在是太丰富了,丰富到有些滥。所以从维娜斯、胜利女神等一路顺着人流走下来,开始有了批发市场量产货物的感觉,引不起我的兴趣了。毕竟好坏永远都是相对的,将如此多的艺术极品如此频密的放在一起,对我而言实在是难有好与不好的分别了。

 

当然,卢浮宫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艺术体,很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据介绍,卢浮宫博物馆包括庭院在内占地19公顷,整个建筑壮丽雄伟。其中用来展示艺术珍品的数百个宽敞的大厅个个富丽堂皇,大厅的四壁及顶部都有精美的壁画及精细的浮雕,处处都应该是艺术家呕心沥血的结晶,让人眼花缭乱。

 

让我大为称赞的是贝聿铭设计“金字塔”形透明屋顶,因为它给游客的视觉冲击是实实在在的――――现代感十足的玻璃框架结构可以和拿破仑时代的宏伟宫殿有如此完美的结合。而且,由于巧妙地利用地下空间联络起了博物馆的两翼,这座“金字塔”极大丰富了博物馆的服务空间,另外观众的参观线路也非常便捷合理。可以想像如果没有“金字塔”中厅,去一个展厅可能需要穿过其它几个展厅,据说最远的要绕行七八百米。

 

虽然叫博物馆,但卢浮宫更多是关乎艺术的。这个纯粹西方贵族气且形而上的艺术宫殿,经贝聿铭这样一位东方血统建筑大师的点化,多多少少注入了一些现代和实用主义的气息。

 

感受卢浮宫

感受卢浮宫  
感受卢浮宫  
感受卢浮宫  
感受卢浮宫  
感受卢浮宫  
感受卢浮宫

 

感受卢浮宫

 

感受卢浮宫


感受卢浮宫

感受卢浮宫  
感受卢浮宫  
感受卢浮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