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康桥

标签:
感悟康桥剑桥英国旅游杂记 |
分类: 文明异域 |
中国的学生应该没有不知道《再别康桥》的。我们那个年代,这首诗在大学校园联欢会上一次次地被文艺青年朗诵,从此便知道了徐志摩,也知道了遥远的剑桥。
听说欧美的名校互相攀比的主要有二,一是图书馆的藏书数量,二就是园区教堂的数量。我的感觉在剑桥老城的中心转,好象就是在图书馆和教堂里穿行,及至国王教堂前的大草坪,眼前豁然开朗,流淌的康河带来生动的灵气,为剑桥着实添色。
观赏剑桥、感悟康河,是在冬日的下午。天有点阴,没有徐志摩招手作别西天时的云彩,也就缺少了诗人在夕阳映照下所看到景致的柔美。我一遍遍地给妻子更是给自己念叨着那首诗,感受着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时物我合一的美妙境界。
金柳也许还是当年的颜色,只是没有了夕照披身;软泥上的青荇倒也一样在水底生动摇曳,而树荫下的水潭,在我的脑海里远不可能浪漫成那个让徐志摩在康桥心仪的女人――――夕阳中的新娘,温润可人,虽然与诗人无缘,却还是放心不下。于是,清澈的潭水在诗人的眼里看上去便真有几许“天上虹”的感觉,意乱情迷之间,“彩虹似的梦”终被浮藻揉碎。遥想当年诗人如庄周梦蝶般物我两志,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心头荡漾,并想沉浸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蜿蜒而过的康河之水终也一波三折地流淌而去,而在让诗人痴迷的青草更青处里,于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潇洒终未成行。最后的沉默和无言告别,却也掩饰不住对康桥和由此衍生的满腔情愫。
徐志摩想来深崇闻一多所谓诗学应该融和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主张,而尤重音乐般的律动美。徐志摩甚至说过:“……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Internal rhythm)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你得拿来彻底的‘音乐化’(那就是诗化),才能取得诗的认识,……”。 这样看来,《再别康桥》完全称得上集剑桥美之大成。
厚重沉稳的剑桥因康河而气韵灵动,西方古典理学圣地的高贵妗持与东方现代浪漫诗人“寒袍白面,郊寒岛瘦”的飘逸洒脱相得益彰。徐志摩为剑桥添上一抹浪漫的色彩,而康桥的气韵也永远地融入了徐志摩的魂魄里。
前些年SHE的那首歌更好地表达了这种感觉:
你在剑桥一身寂寞穿黑色学袍
你用诗句歌唱爱情押美丽韵脚
一船星辉见证那个古典的拥抱
你用诗句告别爱情押绝望韵脚
谁的衣袖带走那片云彩的来到
的确,剑桥,特别是徐志摩笔下的康桥,是一种不可超越的经典绝唱,我们应当景仰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