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天际线

标签:
伦敦英国城市建设旅游 |
分类: 文明异域 |
天晴的时候, 在泰特现代美术馆的7楼咖啡厅,看着落地窗外泰晤士河北岸伦敦核心区让人惊艳的城市天际线,感觉伦敦就像手中的Long Black,又浓又醇,特有味道。
实际上,不用到窗前落座远眺而发感慨。出七楼电梯间,明亮的光线照进咖啡厅,勾勒出窗前咖啡客们剪影般的身型,配上后面横跨泰晤士河千禧大桥简单明快的线条,和对岸圣保罗大教堂厚重圆润的轮廓,你会情不自禁地为城市设计师们的杰作而叫好。
应该叫好的当然也包括这座美术馆本身。这个建筑的前身是个发电厂,建筑外表由褐色砖墙覆盖,内部是钢筋结构,高耸入云的大烟囱被保留以揭示出它曾经的身份。改造而成的美术馆气度非凡,不仅尊重了原有建筑的精神,充分地利用了原有空间,并借助屋顶光线的引入,使得整个展示空间风格现代。
再看整个伦敦。两千年的历史、五百年未受战火蹂躏,使伦敦留下了大的历史建筑。直到2012奥运会中标前,伦敦建筑的总体格局都以保持原有街区风貌为核心,很少允许在市区兴建高楼,潜意识里甚至也许是有反对高层建筑的色彩。
作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尽管纽约与东京的建筑早已争相往上窜,但看上去伦敦还是始终有所保留。也许是因为能否为金融业提供足够的办公大楼,攸关伦敦的领先地位,加上奥运会的原因,伦敦不免也开始变化。资料上说为了舒缓办公大楼的需求,伦敦已经放松了市中心的开发控制标准,允许更多的高楼建筑出现。
但,至少现在,至少在圣保罗大教堂到国会大厦一带,我想伦敦保护了世界大都会最干净的天际线,并和谐地融入了现代建筑的元素。这一切,在伦敦特色的乌云涌动中显得无比壮观。
可不可以这样说,泰特现代美术馆就是伦敦的一个表像符号,大气稳重,时尚而极富历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