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红楼”前的历史畅想

标签: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纪念馆武汉杂记 |
分类: 博物怡情 |
正午时分,武汉蛇山南麓。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前的马路上,因为附近的施工,车辆缓慢移动着。
红楼和旁边不远处新建的首义广场还在施工,全新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已经封顶,规划100米高的辛亥革命纪念碑工程就在其前方。这一高度是用来象征这个国家1911年推翻帝制至2011年的100年岁月,立碑处正是辛亥革命第一枪打响的地方。
距离“辛亥百年”越来越近了,中国大陆和台湾政府都在精心筹备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大陆早也抛出统战的绣球,但台湾拒绝了两岸合办辛亥革命百年庆典的提议。
马英九在公开场合指出,台湾政府的作法,就是大家各办各的。辛亥革命当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建立了民国,“我们现在‘建国’一百年了,‘中华民国’在台湾的过程,就整个华人世界来讲,是前所未有的发展,包括自由民主的制度、多元开放的社会,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成果。” 马英九希望,“建国百年”活动,可以当作为期1年的“台湾博览会”,与民众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只建一个馆或展览一样东西,而是将“建国百年”的许多价值、精神融化在全民生活中。
而在大陆,从一年前就陆续上马的百年庆典工程在有关城市进行得甚是轰轰烈烈。
武汉共投资200多亿元用于辛亥革命纪念工程和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其中100亿元用于修缮与革命有关的文物和博物馆等。南京市政府动用近2000万元,将在兴建地铁时被移走的孙中山铜像迁回新街口广场,同时改善周边的环境。广州市投资2.2亿元建设新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孙中山的出生地中山市也投资1.1亿元建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对于中国大陆来说,辛亥革命作为近代史上伟大的反封建民主革命,隆重纪念理所当然。然而,对于台湾人而言,其时正受日本殖民统治,而无论辛亥革命还是中华民国成立,都发生在大陆,从感知上似乎欠缺直观。因此,台湾政府 “辛亥百年”纪念活动刻意放大“台湾意识”,突出强调台湾精神,也合情合理。
这样一来,尽管两岸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都满口褒扬,并都视自己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人,可继承了什么,从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的理念和现实层面上来看,却大相径庭。
看看眼前,结合历史,你更会觉得现实就是这样的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