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行色人生
行色人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419
  • 关注人气:2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博物馆

(2010-03-15 22:01:36)
标签:

湖南博物馆

马王堆墓

青铜器

旅游

杂记

分类: 博物怡情

去长沙玩,如果有时间真应该去看看湖南博物馆。

 

25到30岁的我,和老婆坐着火车游历中国的山水。那次来了长沙只是歇歇脚住了一晚,白天去火宫殿吃点特色,到岳麓山看看橘子洲头。第二天转身急奔洞庭湖、衡山而去……再过几年,知道看博物馆了,知道马王堆汉墓了,可一直没有机会再来这座城市。

 

2010312日,出差时忙里抽闲,走马观花地看了一圈湖南博物馆,的确不错。

 

湖南博物馆的核心内容是马王堆汉墓陈列,而后者应该是七十年代中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之一,是中国西汉初期文明的形象再现。在博物馆里展出的马王堆文物有薄如蝉翼的号称只有四十多克的素纱单衣、完好无损的印花敷彩丝绵袍和各种精巧绚粲的刺绣、光亮如新的彩绘漆器和神奇浪漫的彩绘帛画。当然,也有让人一眼看上去就会产生深刻印象的彩绘漆棺的精美和巨形木椁的宏大。

 

最吸引普通参观者的展品,是中国考古界传说中的“藕片汤”照片。据说挖掘马王堆一号墓时,出土的一尊云纹漆鼎内残存有漂浮水中、外形完整的藕片,但其内部纤维实际早已溶解。在拍照后不久,因接触空气并有搬运的震动,藕片旋即消失。

 

书法方面,博物馆的馆藏珍品、如唐人摹王羲之《兰亭序》卷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的手迹等,可能出于保护的原因,都没有对公众展出。倒是"明清书法陈列"可以顺道一看,这里精选了明清两代书法大家的珍品手迹,其中也曾国藩左宗棠等湘军领袖及刘墉等历史名人的墨宝。另外,博物馆二楼的的"湖南名窑陶瓷陈列"也值得一看。与北京、杭州等地博物馆满是华丽、端庄的官窑作品不同,这里展出东汉至隋唐湘阴窑和岳州窑青瓷,以及唐五代长沙窑釉下彩瓷器,细洁净润、色调清雅,特别是醴陵瓷 瓷质洁白、色泽古雅,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特别让我眼界大开的是博物馆的湖南商周青铜器陈列。实际上, 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就是在湖南出土的,而湖南博物馆馆藏文物和照片,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中国青铜器非常皮毛的认识。

 

中国的青铜器,黄河流域河南陕西等地出土的较早较多,以前也被认为是青铜器造诣最高的地方。近年来在湖南湖北等商文化的边缘或者不属于商文化的地区,也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部分青铜的造诣甚至超过中原地区。我想,湖南地区商时期青铜器的造型应该是在中原基础之上来构思的, 同时加入区域的元素形成自己的风格。

 

从北京收藏的四羊尊到湖南博物馆的双羊尊照片(实物流失海外)的造型,以及馆内更多的藏品和照片可以看出,湖南地区的青铜器善于塑造动物形体的器物。除羊尊之外,湖南的古人还塑造了象尊、牛尊。据博物馆的资料介绍,商代的象尊虽有多件, 但清楚出土地点的只有湖南酸陵,牛尊则仅在湖南地区出土。湖南出土青铜器造型最为奇特的是虎食人卤, 可惜也流失海外。该器物虎张大口,口内有一个人的上半身。虎的前两足攫人,后两足与尾着地,构成三足实为商代青铜艺术品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原因,是这些动物形象的准确逼真。以象尊为例,象的形体很大,作为缩小的器物,首先要求缩减的比例恰当,才能使象的形象生动。这应该也是湖南地区商时期青铜器的成功之处。

 

以动物为器物的造型方法好象并不始于湖南,但湖南似乎发扬光大了。特别是联想到象这种南方的物种,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青铜器从中原向岭南迁徙传播过程中的变异和创新。

 

写到这里,我想起如同今天中国主流文化为北京所占领的同时,有一个湖广传媒也在努力传播自己的娱乐文化。来湖南博物馆这样的地方博物馆看一看瓷器、学一学青铜,你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文化在同一渊源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差异性。

 

湖南博物馆

湖南博物馆

“藕片汤”照片
湖南博物馆  
巨形木椁一侧

湖南博物馆

巨形木椁顶盖一角
湖南博物馆
在博物馆留影
湖南博物馆
曾国藩行书七言联

湖南博物馆

象尊
湖南博物馆

 

双养尊

湖南博物馆

虎食人卤
湖南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回到拉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