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2025.7.18乌鲁木齐)

铜梳,铜项链,金项链,绿松石项链

白冰铜锭,陶范

煤样

铲石范





狼食羊圆形铜饰,铜帽盔,石磨盘

玛瑙珠串,毛绳璎,残石器,砺石,纺轮

单耳带流罐,陶钵


权杖头

玉器


木手杖


动物纹金牌饰

虎形金箔

金箔







汉代-铜釜

东汉-花形木雕。这件木雕为手工制作而成,由四个顶端呈尖状、类似椭圆形的花叶和四个叶形草样式固定在中心圆形钮上,花叶及叶形草的形状规整。木雕上绘以红、绿二色,色彩均匀、造型别致、制作技术精巧,为研究汉代木制工艺品加工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汉晋-双系陶罐

汉代-《仓颉篇》木简

汉代-封泥

汉代-佉卢文木简

汉晋-佉卢文“童格罗伽”王纪年木简。该木简为一矩形简牍的底牍,是写于鄯善王童格罗伽(目前已知最早的鄯善王名)在位第36年(约176年)有关精绝州毗陀镇土地买卖的契约文书。它的问世拨开了笼罩在佉卢文时代早期鄯善王世系的迷雾,具有划时代意义。

汉晋-漆奁。该奁盒体为木胎,整体完整,但表面磨损,其内壁髹红漆,外壁髹黑漆。出土时内盛铜镜、镜袋、 小香囊、
线轴及各种丝绸团。早在战国时期,中原漆器就已传入新疆地区,丝绸之路开通之后,随着丝路贸易的繁盛,产自中原的丝织品与漆器等大量传入这里,从尼雅遗址发现的漆奁也进一步明证了这点。











汉代-虎鹰嘴怪兽搏斗饰牌。此牌以金箔模压锤揲而成,呈半浮雕状。右上为一只鹰嘴、龙身、鹰爪的怪兽,右下有一虎。怪兽全身布满鳞甲,背有三个卷曲状的脊鳍,正跃腾而起,爪抓在虎面部,嘴啄虎,虎站立,低首垂尾,低首垂尾,表现出一副无奈的形态。该文物造型的怪兽之凶悍和虎的颓丧形成鲜明对比,颇有情趣。


汉代-兽纹金牌饰,金牌饰

汉代-骆驼金饰

汉代-镶绿松石金耳饰。整体为一抽象的牛头形金质框架,并按不同的部位分割成若干金框。背面焊接一弯曲状的细钩,便于佩戴。新疆出土的首饰制作用料极为丰富,既有就地撷取之材,也有来自中原地区和异域的珍贵材料,材质的巧妙运用体现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莲瓣纹陶罐

莲纹陶罐



北凉承平十三年-沮渠封戴墓表。墓表碑额为圆弧形,由墓表和基座两部分组成,灰黄色石质。墓表上部呈弧形顶,下部为平底。表上阴刻五行隶书,每行8字。字迹秀美清晰。此碑书法浑朴,文字显得圆润丰腴,含蓄秀逸,柔中有刚。沮渠封戴,是墓主人姓名,是北凉王室沮渠氏后裔。碑表面涂有红色颜料,但基本脱落。基座中央凿刻出深凹槽,以便于把墓表插立于其中。

南北朝-”君宜高官“铜镜,魏晋十六国-铁镜,龙首铜带钩,铜带钩



汉晋-半袖绮衣。半袖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服式之一,是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地区的。该半袖绮衣上下分裁,腰间联属,下摆宽大,左袖为带有褶裥的喇叭袖。衣服大身面料为蓝色几何纹绮,里布用本色绢,内夹本色毛布衬垫。该文物做工精致,针脚极细密、均匀,缝线为白色棉线,衣服两边的侧缝处有细细的褶皱,一直从腋下贯通到下摆。




北朝-红色矿物颜料

南北朝-鸭嘴陶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