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博物馆(2024.12.21)





名刺。出土于吴国高荣墓的文物组合中的一组,称为名刺,也叫名帖,是古代官员用来互相拜谒的拜帖,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名片。名刺上墨书:"弟子高荣再拜,问起居;沛国相,字万绥。"这是名刺的常见书写形式,前半句写明名刺主人姓名及拜会事项,后面则接自己的官职、表字等信息。



青瓷猪圈。出土于瑞昌码头西晋墓。瑞昌码头是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冲,通过水路沟通着荆州与扬州。这一青瓷猪圈风格写实,真实反映了当时江西封建经济和日常生活。模型呈圆形,内有两头猪在拱食,看上去十分活泼可爱;在色彩上,以浅黄色釉居多;且釉薄而匀润——无论从品种、造型还是纹饰上看,皆属精品。








熊氏十七娘买地券。出土于南昌唐代墓葬的一份木质买地券。买地券是古人为死者购买阴宅的一种契约文书,汉代以后经常被作为一种明器使用。这块买地券上详细记载了死者的名讳、籍贯、生卒年月、买地区域、买地钱款、地界的四至、见证人、保证人、祷语等。从字迹模糊的买地券上依稀能辨别出"今用铜钱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已买得此地坪"等字句。







目雷纹青铜钺。目前为止发现的中国最重的商代铜钺。青铜钺被视为王权的最高象征,只有王一级身份的人才可以使用,在新干大洋洲商墓中发现青铜钺,是墓主尊贵身份的标志。它的器身周围装饰燕尾纹,肩下及周边装饰云雷纹,钺体正中咧开一张大嘴,露出两排锋利的牙齿,作狰狞状。






伏鸟双尾青铜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体量最大的青铜虎,有"虎王"的美誉,是商代青铜铸造艺术的辉煌之作。青铜虎体型粗壮,虎头平视,静伏蹲立,有蓄势待发之动势,尽显霸王之气。背上站立的小鸟扬起脖颈,悠然自得,与猛虎形成动与静、强与弱、大与小的鲜明对比。鸟儿虽小,却不惧猛虎的威严,宛若猛虎的驾驭者,颇有"以柔克刚"的哲学意味。这样"虎"元素的青铜器在新干大洋洲墓地共出土了56件,有专家据此推测,牛城就是商代甲骨文中提到以虎为图腾的"虎方"国。

双面神人青铜头像。是迄今所见唯一的双面青铜头像。它体现了人性和神性完美的融合,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它采用中空造型,两面对称,上宽下窄,呈倒置的等腰梯形。人像头顶的圆管可插羽冠,下部的方銎则能装木柄。上管圆、下銎方的造型和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相通,寓意神人贯通天地的能力。商代人认为头像为祖先神灵的凭依之物,陈设头像、佩戴面具,就会获得神力,沟通人神,表达了古人的头颅不死、灵魂不灭的信仰。





兽面纹贯耳青铜壶

三足提梁青铜卣

青铜瓚

牛角兽面纹立鸟青铜镈。是一件乐器,在商代,祭祀、丧葬、征伐等重大礼仪场合都需要使用乐器。镈是一种打击乐器,早期单个使用,春秋之后成组使用。在演奏时,敲击口部的中间与两侧发音,声音浑厚悠远,起到指挥定音的作用。

卷云纹青铜铙

勾连雷纹青铜铙

涡纹青铜扣形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