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个行为动词的理解

(2012-05-25 15:43:39)
标签:

教育

分类: 李建国

                   七个行为动词的理解

      李绪伦

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体验、探索7个行为动词,撰写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用到这些行为动词。

本标准中有两类行为动词,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知识学习)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另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这些词的基本含义如下。

    了解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说明:在本标准中,使用了一些词,表述与上述术语同等水平的要求程度。这些词与上述术语之间的关系如下:

1)了解

同类词:知道,初步认识。

实例:知道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

2)理解

同类词:认识,会。

实例:认识三角形;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3)掌握

同类词:能。

实例: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4)运用

同类词:证明。

实例:证明定理:两角及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经历

同类词:感受,尝试。

实例: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

6)体验

同类词:体会。

实例: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