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先生的诗作《从前慢》看似平淡无奇,而你如果对我们民族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你就会觉得这首诗写得很凄凉,把诗歌呈现出来的镜像与现实社会相比照,简直就是一首时代的挽歌。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那时侯,虽然没有所谓理论上的契约精神,也没有当今流行的合同、公证,但是从文化传统上,有一种心灵共识,或者叫做公俗良知。“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当然那时候不守信的人也很多,但他们都毫无例外地被社会唾弃。人们所标榜的,叫做“一诺千金
”。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这一段描写,则是再现了当年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大家都很松弛、悠闲,从容不迫,看不到行色匆匆,更没有摩肩接踵,这固然与当时的经济、生活方式有关,如果能更深入地分析,则不难想象是表现了当时人们的恬淡心境,没有嘈杂和喧嚣和空间的压迫感;而卖豆浆的小店在告诉人们:生活在有序地、不被人为干扰地继续着。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表面看来是描写一种慢节奏、慢生活,但在我看来,前两句只是后面一句的铺垫和烘托。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不仅是表现爱情的坚贞、而更侧重的是情感的真实,是对一种价值判断的笃定。不似现如今经常看到的朝秦暮楚,也不必担心相互间的告发、检举,道不同不相与谋就是了。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别人就懂了
这一节我认为是诗眼所在。有别于当下流行的宏大叙事,把焦点微缩在一个锁头上。再好的锁,也是挡君子不挡小人的,现在再高级的密码箱也能被人瞬间打开。在“你锁了,别人就懂了”之间,有一种东西在无形中起着作用,那叫“高尚”。所谓“夜不闭户、路无拾遗”,说白了是与人的道德情操密不可分的,当然也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背景。
然而当你回过头来再看,这些东西还在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