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帆,江西省余江县人,1985年从事文学写作,迄今已在《人民文学》、《四川文学》、《安徽文学》、《北方文学》、《东海》、《飞天》等全国多家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百余篇,获文学奖项30余次。中篇小说《古镇秋月》获2004年江西省第五届谷雨文学奖。中篇小说《城市风景》获2004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首届鲲鹏文学”优秀作品奖。短篇小说:《那晚钟声格外响》获2002年广东省第三届期刊(小说)评比二等奖。系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鹰潭市作家协会理事,现任浙江省某财经杂志社执行主编。
初闻金帆,距今已二十载。
那年我刚工作的那家单位秘书就是他。他刚走,我就来了。虽然同在一个县城,但相见甚少。记得最清楚的是那次市里的文学青年联合会,几十号人欢聚一堂合影留念。他坐在中间,双眉微蹙,双眼眯缝着,一副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样子。
那时我只在报上发些豆腐块,他的小说却早已散见在全国各大刊物并荣获各种奖项,是当地文学青年中的佼佼者。他虽然年轻,文笔却相当老辣,文字功底深厚,深得文学界前辈赏识和同辈人的敬重。记得那时我投稿到县广播电视局,当时的副局长、后来写了《以笔代剑的英雄邹韬奋》还有张果喜自传的作家邹华义老师对我说:“除了金帆,我还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文笔。”这话有两层意思:1、我写得还可以2、金帆的文笔远在简洁之上。这说明,年纪轻轻的金帆,早早地就在文坛崭露头角锋芒毕露了。
此后多年,为了生活他转战南北。先去浙江,后去广州,如今他又重返浙江。现在的他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干的是老本行,薪水不低,但压力也不小。难能可贵的是,在商场打拼的同时他仍不放弃对文学的追求与热爱。倘若不是真的热爱,又如何做得到多年来坚持不懈?要有怎样的恒心和毅力,才能这样与文字执着相守?他可以忍受物质的贫乏,却不能忍受精神的荒芜;他可以忍受生活的寂寞,却不能忍受心灵的沉默。所以,他才会拿起笔,在回忆和想象中记录他的思想轨迹,书写他的精神世界。
多年的城市生活磨灭不了他的乡村情结。他忘不了那片生养他的土地,忘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忘不了那里的父老乡亲兄弟姊妹。他把这些都写进了他的小说里:河流、田野、老汉、村妇、乡村少女和青年……那片土地生养了他,他回报给那片土地的是深刻不失灵动、淳朴不乏热情、处处散发着泥土清香的文字。乡音在字里行间回响,乡情在娓娓诉说中弥漫。三言两语,笔下人物呼之欲出;寥寥数笔,喜怒哀乐淋漓尽致。他是讲故事的高手,言语精彩,语气生动,悬念迭起,扣人心弦。他巧妙地牵引你走进他的故事里,向你展示一个新鲜离奇但又熟悉亲切的世界,然后,安排一个出其不意的结局,让你惊愕、震撼、遗憾、沉思,犹如一块石子投进湖水中,溅起簇簇水花,泛起层层涟漪……继而,你会对作者发出由衷的赞许:“写得真不错!”
金帆不仅小说写得好,国画也相当出色。原先我根本不知道他还会画画。可是当我初见他的画作时,我颇为震撼: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身怀绝技却深藏不露。他画画的功底绝不亚于文字功底。他的画里有苍劲挺拔的山,柔若无骨的水;妩媚温暖的春,凝重厚实的秋。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绚烂,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飘渺,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热闹,也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清静。无论浓墨重彩还是轻描淡写,无论山水村落还是春花秋月,都是那么风姿绰约风情万种韵致绵长韵味隽永。依他的才华,是完全可以担当得起小说家和画家的称誉的。

如果不是源于对生活对自然的挚爱,如果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灵,如何写得出那样动人的小说,如何画得出如此美妙的图画?是的,在寂寞的都市丛林,金帆始终怀抱着对生活的热情,寻找着生活的情趣。闲暇之余,他除了阅读、写作和绘画,还养了两只漂亮可爱的鹦鹉,我笑称那是他的两个“小蜜”。它们会说:“你好、再见、生日快乐、恭喜发财”等十几句话,还会学猫和狗叫,深得金帆欢心。听着可爱的鸟语,金帆同志肯定满脸堆笑心花怒放,工作的疲惫也烟消云散了吧?古代才子是红袖添香夜读书,现代才子是两只小蜜伴左右,难怪金大人至今仍能文思泉涌灵感不绝。可惜,一只小蜜不慎私奔,致使金大人郁闷良久。记得当初聊及鹦鹉他眉飞色舞,说它们换了毛会更漂亮,此言一出,简洁立即垂涎六尺,双眼直放绿光,无限艳羡地说:“俺也想换毛。”
金帆一直以为,昔日文友均已封笔,唯他一人在文学道路上孤独地跑,后来他才知道,我也在跑,只是他跑得太快,远远地把我甩在了身后。一直以为,对文字的热爱如果成了生命的一部分,那么,无论风霜怎么侵袭,时光如何流逝,都抹不去心中的执著与热情。不痴迷是谈不上热爱的,若是热爱,定会不离不弃相伴相依。
正如金帆所言:写作是一种寂寞的歌唱和呻吟,虽然不免孤寂,但只要爱我所爱,便也无怨无悔。
后记:喜闻昔日文友金帆两本新书——中篇小说《古镇秋月》,短篇小说《和村长的女儿谈恋爱》
即将出版,他下一道圣旨,命简洁为其书作序,简洁不敢有丝毫违抗,遵命照办。
《孤独的奔跑者》就是其中一书的序。
竹溪山人的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qm200862999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