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生意人,却有过一点经商经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挺有趣的。
一、卖凉鞋
18岁那年暑假,母亲还在摆摊,闲置在家的我突发奇想,决定背上一袋塑料鞋到乡下去卖,同去的还有一个摊主的女儿。
我们在一个陌生的乡村下了车,背着鞋,开始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叫卖:“凉鞋拖鞋嘞!好穿又便宜嘞!”结果是,有人看没人买。并不气馁,又走上田间叫卖。谁知农民们脚上一律自编的草鞋,根本不需要咱们的凉鞋。叫了大半天,口干舌燥,就是没钱进帐。又陆续走了几个村庄,仍一无所获。眼看着日落西山,不禁摇头叹息。
女伴提议去她哥所在的乡中学住宿。她哥听说了我们此行的目的,立即召集几个留校的老师买了几双鞋,这才有所收获。
次日,我们揣着微薄的收入打道回府。除去车费,每人净赚3元。
二、小帮手
那年6月,市里举行物资交流大会。各地生意人汇聚一堂,引来八方来客,热闹非凡。
已工作的我特地请假三天,帮母亲照看小摊。白天扯开嗓门叫卖,晚上就睡在摊上。我从不认为做生意是件丢脸的事,加上胆子大嗓门大,为母亲招揽了不少顾客。叫卖时,我挑最便宜的东西喊:“哎——快来看嘞!一块五毛钱一双的凉鞋哎——”树大招风,嗓门大招人,此招即出,人们从各路包抄过来,将摊子围个水泄不通。除了买鞋以外,人们还会顺带买些别的东西。
因为我的功不可没,致使收益大增。别人卖三百我们卖六百,母亲兴奋得两眼直放绿光,她十分大方地塞给我十元钱以资鼓励,希望我再接再厉,为她争取更大的胜利。
三、卖童装
又是一年物资交流。
我和厂里的几个行政人员前往贵溪县摆摊设点,出售我厂生产的童装。我手提喇叭,十分卖力地召唤着南来北往的顾客:“哎——瞧一瞧嘞看一看,童装大甩卖——过了这村可没这店哎——”吆喝声产生的连锁效应不可低估,摊前立即围满了人。
物资交流的最后一天,我灵机一动,决定趁热打铁。我一边写出“清仓大甩卖”的条幅,一边在价格上做起了文章,有些货价按兵不动,有些不降反升,然后更加卖力地吆喝,同时,脸上还摆出一副心痛不已的神情。此招果然见效。大家都以为最后一天是捡便宜的大好时机,所以振臂一呼自然应者云集。有买过衣服的老顾客又来,一看,不对劲呀,怎么价格一点没变有的还贵了呀?“没有吧?您老是不是记错了?”自己则转过身去,忍不住偷笑。
大功告成,鸣锣收兵。领队回去向领导汇报此番战绩,领导微笑颔首,对俺欣赏有加,不过,一毛钱奖励都没。
四、卖红薯
舍友从家里带来一些煮熟的红薯给大家分享,我和娜没吃,决定上火车站卖红薯,以便赚几个零花钱。
夜幕降临,我们手提红薯直奔火车站。待列车停稳,我们假装送客溜上车。“红薯哎,要红薯吗?五毛钱一个。”我们依次问过去,一律的摇头拒绝。细想后恍然大悟:刚吃完饭的乘客怎么会对这灰不溜秋的家伙感兴趣呢?正欲下车,忽见窗外景物后移,妈呀!车怎么开了?顿时,空气凝固,大脑一片空白。我和娜面面相觑,四目相对,执手相看泪眼。红薯尚未卖掉,我们还将带走。咋办?我的脑子急速旋转,哎,有了!干脆去我弟那儿住一晚,明天早上再回来。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车到山前必有路啊。
夜里十点,我们下了车,摸黑找到弟的单位和宿舍。弟被两个不速之客惊得目瞪口呆。“你们怎么来了?”
“给你送红薯来了呀!”我和娜脱口而出,哈哈大笑。
回顾陈年旧事,我常想:如果当初我沦为一个生意人,不知如今境况如何?就冲那点小打小闹小本小利,根本成不了气候。虽不至于穷困潦倒,但也不可能大富大贵。小聪明成就不了大事业,大智慧方显英雄本色。那些经商往事,权当人生的插曲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