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趋势判断市场 |
分类: 投资 |
美联储议息是全球焦点,每逢联储开会市场便盛传各种猜测与分析,但美联储OT维持至年底的策略没变,新的宽松措施没有,令投资者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欧债危机得到短暂缓解并进一步宽松,但美联储并未跟进让许多市场人士费解,不跟进就意味着“吃亏”,就意味着美元的金融领地被瓜分蚕食,就意味着美欧贸易会受到损失,真的这样么?
众所周知欧元区17个成员国水平参差不齐,欧元区爆发债务危机是个别国家,并非全体,平均下来欧元区债务率为70%,美国则为100%,欧元区的宽松针对当前的内部危机,此时的外部扩张意图几乎为零,因此对美元不构成威胁。德国是欧元区领头羊,但德国也是欧元的受益者,理应帮助他国,但德国人不愿帮助懒人因此救助谈判墨迹许久,达成协议后市场经过短暂暴涨过后归于平静,各国仍要面对经济下行风险。
美国是个整体,美元战略不存在欧元区的修修补补,其更多考虑的是本国经济如何走出低迷,这也事关全球经济,谁让丫是火车头呢。
近些年苹果与谷歌等科技类产业的崛起让美国经济重燃期望,但以点带面需要宽松的环境与创业氛围,从金融体系上扶持实体经济抑制虚拟经济规模扩张才能令实体经济增长步入稳定的上升周期,从而有效降低失业率,由此可见美国确实需要强势美元支撑。而短期下行与长期稳定,正是美联储推QE3所左右为难的地方,因此预计,如果不出现快速恶化的异常情况QE3可能很难见到,不过这需要一揽子数据综合评定,本文只说明因果关系。
结构性问题同样也困扰中国,且严重性比美国更甚,矛盾更突出。经济结构转型作为国家战略,相关规划发改委不知出了多少但效果甚微执行力极低,我们暂且不去考虑国情与社会矛盾等诸多因素,仅就经济刺激本身而言进行分析。
首先看数据,“2002年以后实际投资速度明显加快。2002年前的八年里,中国实际投资增长速度(扣除物价以后)平均为12%,而2002年后的八年,实际投资增长速度为23%”(数据摘自社科院尹中立老师博客),自2002年以后投资在GDP 占比快速增长,消费快速下降,由投资拉动所形成的经济结构矛盾很多转化为社会矛盾、环境问题等等,难以调和。其次看图表,2002年至今的投资拉动,正好对应这一时期的弱势美元,弱势美元助推了投资拉动型经济,而投资拉动也反哺了美元的弱势格局。
我们假设美国没有进一步宽松,而中国单独实施刺激政策,国际资本会觉得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有吸引力么?换句话说就是房产、资源、股市等等资产价格能够形成一轮行情么?正如上文《市场下跌的幕后黑手》所言死水终究有限,如果央行不跟随美元趋势行动,很可能雷声大雨点小没有结果,因此美联储是否宽松,也是我国实施刺激政策的重要前提;即便是美联储QE3了,我国有了实施刺激的基础,现有的产能过剩结构扭曲的问题能迎刃而解么?特别是今年的时间段不同于往年,有很多非经济因素制约着大规模刺激政策的实施,让决策层投鼠忌器,也让执行者心有余悸。
近期的北京万柳地王乃一介民营开发商所为,尽管有人深度挖掘其老板背景欲说明是大规模实施刺激的先兆,但这并不能明确代表政策走向,而央企出手拿地才可能代表后市真正走向。中诚信30亿问题信托曝光事件未了,中江集团又爆建行80亿坏账,而这正是在上次宽松后留下的后遗症,即便是有将问题甩到下一届的企图,但落实到有过上轮刺激前车之鉴的央企和银行其执行执行力也会大打折扣,从昨天公布的央行数据看,信贷确实进一步增加了,但反映在股市里则表现平平,这还不能说明问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