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陷阱
(2012-04-26 08:11:57)
标签:
股票股权投资财经 |
分类: 投资 |
笔者曾看过一个生活用品生产企业,设计的产品那是独一无二的漂亮,整个设计团队年轻而充满活力,很多款原创设计都被国际知名企业ODM(原创设计被大企业看中贴牌儿)当时企业的净利润就是3000万左右,绝对标准的上市坯子。由于老板白手起家,场地也都是租用的一条街道两边大小不一的小工厂,大大的影响了生产效率,趁着这次融资修建一座标准的新厂房同时更新一些装备,冲5000万的及格线不是分分秒秒的事情么?大家基本都这么想,然而大家都错了。
第二年次贷危机,全球出口一片萧条这家企业也不例外,但大家都没感觉有什么风险,企业销售也从危机中逐渐恢复,然而4年过去了,厂房如期建好,设备也完成更新,但是企业的盈利却始终难以突破。大家包括老板都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几百上千元元的产品做得和欧美上万元的大牌产品一样漂亮,为什么始终销售难以有大的突破呢,产品改进了、营销也改进了,产量也上来了,但利润始终不尽人意在原地徘徊。后来老板花了很多钱把各大品牌的产品都买回来反复的用,发觉几十年上百年的技术沉积确实不一样,那些百年老店制作的产品,人性化的内涵绝对是外观所能替代的,他们就像瑞士手表一样,地位无法撼动。
同样有个3000万利润的互联网企业,也是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一个团队,老板年龄才28岁,家境富裕聪明能干朝气蓬勃,当我们洽谈入资的时候好几个境外机构都在等着入资(据传),说实话我是个网游的外行,但这种焦急的心态让我变得谨慎。网页游戏这种小制作大市场的领域,如要独领风骚必须有连续超强的游戏创意,同时还要保持团队的稳定,如若不然很快会日落西山,年轻、钱紧,这让前述的必要条件变得非常难,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老板隐瞒了一些团队的变化,这使得我们最终放弃了这个“美好”的项目,后来证明这个判断是对的,团队的变化使企业的增长嘎然而止。
有大师在论述PE如何操刀时撰文说,任何技术都要通过销售来实现,言下之意就是没有好的财报,再有技术也木有用。这话也不能说错,但现在面对PE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从沙子里发现金子就变得尤为重要,每个企业都能说出一大堆天花乱坠的理由证明自己的前途,特别是那些业绩漂亮的企业,但这些理由是否成立要靠PE对于行业的理解去辨识,判断其能否成立,这就需要用理工科背景去对新产品认知,这非常困难,不仅需要灵感与激情,要求有丰富的投资经验。
眼目前PE难做,行业发出“到前端去”的呐喊,但能否做到就不得而知了。近一段各大PE猛砸白酒扎堆儿消费,能否砸出几个IPO项目谁心理也没谱,但是手拿大资金还得在规定的时间把规定的金额投出去,人才配置首先就捉襟见肘了,再从过去几年舒舒服服的挑肥拣瘦到如今的挽起袖子深度挖掘,大佬们估计不太适应。
很多官员、大佬、机构都偏爱高科技,偏爱互联网,养鸡养鸭锅碗瓢盆的项目看不上,大嘴一撇“俺一年得看400来个项目,能入我法眼的不到5%”,这些机构就像嗅觉迟钝的狗,闻一闻没肉味就走了,其实动动爪子扒拉一下被泥土包裹着的肉就能漏出来,就差这一下。再有就是大国企、大银行成立的PE,有些纯粹是跟风瞎起哄,笔者曾走访过某大央企与大信托成立的PE,总共会谈1个小时,前40分钟是与某信、某辉、某石在一起的奇闻趣事,后20分钟切入主题,一说到项目就直嘬牙花子,最后结论是现在的项目风险太大我们还是弄点固定收益产品得了,好不容易千叮咛万嘱咐签了好几份保密协议拿出个极其私密的项目,感情还是我们以前给毙掉的,这不是瞎起哄么?
要说那些生存于传统产业的技术控们,他们既不懂资本市场也不会写PPT,但他们根植于本行业多年,熟悉行业特征与技术难点,这些基于传统产业的技术革新不就是待开发的金矿么?而那些闭门想创意搞发明的根本没有生长的土壤,怎么提升价值呢?乔布斯不就是在一个很普通的产业里创造的辉煌么?有人说现在是PE的冬天,我倒认为这种萧条的环境反而是技术创新的春天,就看你有没有挖掘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