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高盛的阴谋说开去

(2011-11-14 07:38:39)
标签:

股票

市场

杂谈

分类: 投资

从高盛的阴谋说开去

 

为能提高大家阅读兴趣先说一个小段子,某中学新转来一个漂亮小女生叫茅茵,圣诞节到了,小茅收到很多男生的圣诞贺卡,上面写了各式各样英文的祝福短语,但在最后却齐刷刷的把小茅童鞋的名字按照英文的习惯写成了Yin Mao,小茅尴尬万分欲哭无泪。

最近行情表现不错,但正当大家跃跃欲试准备高歌猛进加仓做多之时,却发生了国际著名投行高盛减持工行17.5亿股的恶性事件。鉴于高盛此前(约在10月下旬)看多中国股特别是工行,因此本次减持被贴上了“诡异减持”、“露出了狐狸尾巴”等标签。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本人并不反对“阴谋论”,特别是对于孙子兵法与36计推崇备至;其次本人也并非把美国看成是天堂中国看成是地狱的“西奴”,本人更提倡科学与合理的逻辑推理。

 从高盛的阴谋说开去

        图中,高盛自入股工行战略投资者以来共发生了三次减持,A发生在096月,当时股价4.8港元高盛套现19亿美金,B发生在1010月减持30亿股套现174亿港元,当时股价5.8港元,本次C共减持17.4亿股。从图中可以看出高盛减持的价格中,AC都相当的不“理性”,特别是A次减持后股价涨了70%。自金融危机之后工行走势长期徘徊在5.8港元以上,本次又如A价减持显然更不“理性”,换句话的意思就是作为国际顶级投行的高盛其“阴谋”策划的水平有点低。

再看市场表现,案发当日港股工行跌8.67%,当日大盘跌5.25%,实际下跌3.45%,而A股当日跌2.75%,当日大盘跌1.8%,两市都应该说跌幅有限,有人说市场反应过度了,其实比起中国平安连续两个无缘无故的暴跌13%,其市场反应应该说相当的平淡,只是个别媒体反应比较激烈罢了。

公开信息显示,工行总股本3490亿,流通股2622亿,港股868亿,17.4亿股占总股本的0.4%,占港股的2%。再看看这则关于A股减持的消息,截至20111031日,291家遭遇大小非减持的上市公司里,减持比例占总股本超过10%的上市公司达到12家。相比之下高盛一年内以并不“合理”的价格减持总股本的0.4%,是不是非常规范呢?

我们再看看下面几则消息:

穆迪主权风险部高级副总裁汤姆•贝尔118日在北京表示,如果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能得到控制,金融业保持稳定以及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再平衡保持相对强劲增长率,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在目前Aa3级基础上有进一步上调可能。

路透北京118日电---欧元区债务危机正进一步蔓延,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周二表示,虽然欧债危机不利于中国的增长前景,但由于中国银行业的敞口有限,其主要依靠国内融资,并有大量净国际资产头寸,因而风险有限。

此前中国媒体的报道:

2010-03-01  中国经济周刊:地方债务危机

2011-03-07 《新世纪》周刊-财新网:探查地方债黑洞

2011-06-28 《证券市场红周刊》:510万亿地方债,这笔钱怎么还?

东方财富系列专题:地方债,中国的次贷危机

要说发达国家就是发达国家,神马都能引领潮流。穿着引领潮流、手机引领潮流,就连债务危机也引领潮流,有危机的报道危机,没危机的整点危机。现如今市场反弹,要有投资者指责你们,为做空国企股的大鳄当托儿,为海外入境的抄底盘铺路,您们觉得冤么?如果说X周刊的胡姓作者在《高盛露出了狐狸尾巴》一文中建议监管部门对高盛用刑,那有投资者看了某周刊关于地方债80%来自银行,于是乎于低位斩仓银行股,如今银行股强劲反弹投资者该找谁说理去呢?难道向买楼被套者一样砸编辑部么?

财经报道不同于八卦花边,需要慎密的逻辑,需要清晰的论据。当年的《基金黑幕》,就是一篇事实清楚逻辑正确的强文,并得到朱总理亲自批示,笔者至今记忆犹新。虽然读者不求财经媒体的报道水平超过专业机构的研究报告(毕竟收入和经费有差距),但起码正确的逻辑推理还是应该有的,否则就会像本文开始的小段子,尴尬万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选股并不神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