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落侵华日军飞机2600架•抗日航空烈士3294人(五)

标签:
历史军事缅北大龙河吴其轺中国杂谈 |
分类: 美国飞虎队员 |
五、我哥哥吴其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照片说明:1938年吴其轺的哥哥吴其璋回国参加抗日战争,港主及家人送行
吴其轺对我说:“我哥哥吴其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
吴其轺说:“我哥哥1938年回国参加抗日战争,他是黄埔军校四川交通辎重学院毕业的。开始他在军政部化学兵营任少校营长。1943年,被调到孙立人的新编第38师第114团任中校军官。在胡康河谷作战中,他头部中弹,光荣牺牲。
38师师长孙立人师长亲自下令,厚葬遗体,树碑立传。
也就是在此次战役开始,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的孙立人师长下令:
“不接受任何日军部队及其个人在战场上的投降,一律就地枪决。”此令一出,日军最后一道心理防线溃败。是役,我军士气大增,日军大败。
胡康河谷位于缅甸最北部,与中国、印度接壤。它既是中印公路的首端,又是印度通往密支那的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照片说明:吴其璋牺牲后被战友们抬下来(照片右下有新编38师的章)
防守胡康河谷和密支那的是日军所谓的“常胜师”第18师。1943年初,第18师担任着密支那、胡康河谷及包括榜宾以北亲敦江两个正面北缅的广大区域的防卫。1943年9月以后,即开始专门担任密支那和胡康河谷的防卫。第18师师长田中新一中将自1943年3月到任以后,即就如何防卫缅北,多方设想,并确定了防卫缅北的基本任务和持久作战方针。即:基本任务是保卫缅北,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也要特别确保密支那、甘马因一带要地,以配合在英帕尔和云南方面的作战。
1943年10月24日,中国驻印军新编第38师第112团,由缅北野人山区的唐家卡、卡拉卡一线,分3路向缅北的新背洋、于邦一线前进,当面之敌为日军的第18师搜索团和第56团第2营。29日,第112团攻克新背洋。11月2日,新编第38师第114团向新背洋推进担任警戒。
照片说明:新编38师尊孙立人师长之命为牺牲的吴其璋中校在密支那树碑立传
11月6日,第112团攻克于邦日军的前进阵地,日军固守于邦核心阵地进行顽抗。双方激战至22日夜,日军第18师以第55、第56团主力增援于邦,第112团以众寡悬殊,反被日军包围。新编第38师以第114团及炮兵1营,向于邦方面增援,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和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亲临前线指挥,在美空军支援下,终于12月28日攻占于邦,日军第56团第2营被歼,其残部向大龙河左岸地区撤退。此时新编第38师全部已经先后到达大龙河右岸,新编第22师先头部队第65团到达新背洋附近地区。
中国驻印军攻克于邦,是缅北反攻作战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日本服部四郎所著《大东亚战争全史》1970年版第590页有这样的记录:
“中国驻印军,和第18师过去在中国大陆上接触过的中国军队,在素质上完全不同,他们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投降,一律就地枪决。低贱的支那人撕去了最后的温和和怯懦,习惯在中国作战的日本军队心理底线被撕破,因而大吃一惊。……此次在胡康的中国军,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训练,都完全改变了面貌。尽管第56团奋勇猛攻,敌军圆形阵地在炽密的火力网和空军的支援下不仅毫不动摇,而我军的损失却不断增加……使全军不禁为之愕然。”
照片说明:1938年马来西亚总督府给吴其璋回国参加抗日战争的证书
吴其轺对我说,我哥早年,被国民政府追授烈士称号,但现在什么都不是了。抗击日寇是中华民族的自豪与光荣,我最大的愿望,是为我的哥哥平反昭雪。
吴其轺说:“我哥哥从海外归来投身抗日战争,他的血是为中国流的!”
吴其轺说:“多少中华好儿女为了祖国贡献了鲜血和生命,我们不能忘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