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谋杀似水年华》书评——作者:汪元元  吴岩

(2011-11-23 12:38:42)
标签:

杂谈

与梦想无关的年华

——蔡骏《谋杀似水年华》书评

汪元元  吴岩

如果不考虑气势汹汹的“谋杀”二字,单单分析“似水年华”,会以为蔡骏这次要走一走小清新的路线。而封面上“中国社会派悬疑小说开山大作”的宣传语,则让人对这部作品充满了不同他以往作品的阅读期待。

谈及社会派推理/悬疑小说,必然绕不过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松本清张以及近年来在中国大热的《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的作者东野圭吾。这类小说秉承“批判社会,描写人性”的宗旨,在保留侦探小说悬疑、推理的基础上,着力于罪犯的犯罪动机,淋漓尽致地刻画人物的犯罪心理,更在此基础上同时追究罪恶产生的社会原因,力求提高推理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作品中很少会有淋漓尽致的快意恩仇,读者更多感受到的是:施恶者与受害者同样都是悲剧的体验者。而2004年泰国鬼片《鬼影》则可以算作是社会派悬疑/恐怖电影中的翘楚:单亲家庭的不幸、男性对女性的始乱终弃、偏执的爱——再诡异的事件都是源自人性之恶!反观蔡骏这部尝试之作抑或是转型之作,社会派悬疑小说的用心、用力之处已清晰可见。小说以本格推理小说中常用的密室杀人案件为开端,后来你会发现这只是蔡骏虚晃一枪的“小伎俩”——“社会派”才是他的终极目标。且看小说的故事情节:负责调查此案的警官暂时收留了母亲被杀的少年秋收,引发了自己女儿小麦与秋收情愫暗生。后秋收因误会小麦远走他乡,于泥泞困顿中挣扎出一片生天,重回故地后暗中蓄势向杀母仇人报复,最终在小麦的温情感召下免酿大祸……仔细推敲之下可发现,这部小说中处处可见蔡骏对以往写作风格的突破——他无意再为读者提供《荒村公寓》、《地狱十九层》那样密集的感官刺激,头皮发麻、汗毛倒竖的恐惧体验,以及以往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毁灭一切的绝望。同时,他对社会派推理小说中模糊了善恶界限的人物塑造手法则有了更为有力的承袭。他为被侮辱被损害的、现实人生中的平常小人物少年秋收设定了一个残酷的开始,让他经历丧母与失恋之痛,随后再毫不留情地将之放逐于艰难时世的广阔天地当中。

似水年华,应是每个人的向往。可是那样的美好年华是属于小麦的,是一众衣食无忧的孩子的。对于农村少年秋水来说,他的记忆大多数是残酷而忧伤的。所以,真正在跨越一道道看似天堑般鸿沟的,是倔强、坚韧的秋收。十五年的时间,足够让背负母仇与初恋“背叛”的秋收,完成自己的成长之旅。因此,窃以为这部作品所呈现的更多是一位处于巨大时代背景之下农村少年的励志故事。从被小麦父亲收留到独自一人经历风云诡谧的艰难时世,在那些不堪回首的流浪中,秋收一次次行走在善恶的边缘:从贩婴集团、血汗工厂里逃脱;为了复仇,无情地抛弃了工厂里认识的打工女孩;幸运地在网店盛行的时代挖到了复仇计划得以实施的一桶桶金……

除了成功塑造了秋收这一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之外,蔡骏在叙事手法方面的功力也不可小觑。女主角小麦是故事主干部分的讲述者,通过她的失忆和一次次的恢复记忆,营造叙事的屡屡崩溃;读者步步接近真相,却又在峰回路转的时刻再次误入迷障……足见蔡骏在制造悬念、讲述故事方面的功力。而女主角小麦看似为叙述的主力,实际上她的面孔在小说中基本是模糊的,真正的主角,是她记忆中的那个少年。少女小麦对秋收的垂青,似乎更多的是在父亲、老师等周遭人等的重重阻扰之下青春期少女的叛逆心理。青春萌动的小麦对懵懂的同性友谊的“背叛”,使钱灵暗施小计造成了秋收对小麦的误会,造成坠入无边“地狱”的秋收愤而远走他乡。小麦的选择性失忆,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是因为这样的少男少女之爱终究是不容见于世俗,只能演变成无可避免的初恋感伤。小麦回到了一个城市少女的正常轨迹,成年后还有成为嫁入豪门成为阔太太的潜在可能。从十三岁到二十八岁,小麦一次次为了秋收跨越了家庭出身、学历、职业的界限,放弃了嫁入豪门的诱惑,倒也成功拯救了部分矫情、势利的上海都市女性的形象。而最终小麦在秋收的步步引导之下,逐渐找回了失去的记忆,秋收的形象也在小麦的一次次回忆与叙述中逐渐地由那个单薄少年而变得棱角分明——原来,他一直潜伏在这个城市的黑暗角落,冷眼睇视着城市光鲜外表下的罪恶与肮脏。

其实,这个故事一个不小心就会演变成悲苦交加的农村少年苦恋城市少女不成,导致心理扭曲变态而疯狂报复社会的烂俗苦情戏码。所幸,蔡骏一次次地笔下留情,安排秋收遇到了小麦的父亲,给了秋收生命中最初的温暖与感动。少女小麦对秋收的依恋,是他灰色成长记忆里不多的几丝亮色,让他在人生的困境与苦楚中得以一次次地突围。而秋收最初对于美丽母亲的暧昧情感,则暗自铺设了一条恋母弑父的悲剧路线。还好,蔡骏再一次用小麦的手把秋收拉了回来,否则,秋收就会不可避免地犯下弑父的罪孽,永远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温情之余,小说中也弥漫着淡淡的感伤情绪。尽管蔡骏一再地追问,你少年的梦想是什么?可这实在是一本与梦想无关的书。究竟是谁谋杀了我们的似水年华?究竟是什么让少年无法拥有梦想?是时间?是这个处处充满陷阱与诱惑的残酷社会?还是我们心里最隐秘角落那些无法克制的丑陋欲望?!势单力薄、伤痕累累的少年秋收能在重重困境中生存下来,恐怕一如他的生父那豪门气派外表之下的罪恶一般,有着难以启齿的种种不堪与耻辱吧。或许这才是蔡骏将社会派推理小说的精华运用的最为圆熟之处——直指人心的人性终极拷问。

在这个梦魇般冰冷的世界,应该有无数个像秋收一样的少年,试图在城市坚硬的水泥地面上扎下根来。他们是否也和秋收一样无数次愤怒地想和这个世界大声地谈谈,最终却不曾发出任何声音?不失温情的结尾,是蔡骏冷峻批判后给出的解救良方吗?又或许,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生命最初的那些感动,具有能够让人在毁灭边缘涅槃重生的朴素故事。

 

 

吴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科幻作家

 

    

汪元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