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微光,映见初心
(2025-09-15 09:16:44)没有爱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教育生涯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在教育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沃土上,始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不忘初心,默默耕耘。接下来,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大家聊聊我对“教师”二字的理解。
去年深秋,我突发肾结石。起初只是偶尔的腰部酸胀,我以为是长期站着上课累的,没当回事,依旧每天认真备课、白天上课、傍晚留在办公室答疑。直到有天下午,一阵尖锐的疼痛突然从腰部传来,疼得我直冒冷汗,扶着讲台才勉强站立。学生们慌了,围着我喊“老师您没事吧”,我咬着牙摆摆手,让班长维持秩序,喝了口热水缓了缓,还是把那节课上完了——因为那是期末的复习课,知识点串讲一旦中断,孩子们的思路很容易断档。
课后去医院检查,医生严肃地说:“结石已经不小了,得尽快住院治疗,再拖可能引发肾积水。”我拿着检查单,第一反应不是担心自己的身体,而是想到班里的课没人代。现在正是冲刺的关键期,学生们已经适应了我的教学节奏,换老师会影响他们的复习状态。我跟医生商量:“能不能先开点止痛药,等我把这周的课上完,周末再住院?”医生拗不过我,反复叮嘱“千万不能再劳累”。
那一周,我每天揣着止痛药上课。站久了腰就疼得厉害,我就趁着孩子们读书的间隙,悄悄用手撑着讲台缓解。有学生看出我脸色不好,偷偷在我办公桌上放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您要是累了就歇会儿,我们会好好自学的。”看着纸条上稚嫩的字迹,我鼻子一酸,又觉得浑身都有了劲——学生的懂事,就是支撑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后来周末做完碎石手术,医生让我卧床休息一周,可我想着班里的复习进度,只歇了一天就回到了学校。同事们都劝我“别这么拼”,我笑着说:“没事,坐着讲课也一样,孩子们等着呢。”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里,除了与身体不适的抗争,最让我有成就感的,莫过于看到“问题学生”慢慢转变。以度己之心度人,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妈妈,我也深知家长对孩子的担忧和牵挂,因此我经常和家长沟通孩子的近期表现和了解家长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班级里曾有这样一位孩子——小高自尊心较强,希望在同学们之间受到尊重和欢迎。但学习成绩不稳定,不善于交际,使得他人缘一般,在班级里属于小透明。孩子妈妈忧心孩子学习成绩,找我寻求办法。我了解后,为家长提供了一些陪伴孩子的方法和建议,了解了他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于是,我开启了我的计划,每一节课都点名让他回答问题,从最简单的开始,朗读课文。刚开始,他听到我叫他名字时,神色还有些差异和慌乱。有时甚至不知道我让他读哪里的内容,我也不生气,只是笑着和同学解释,看来小高同学还没有准备好,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坐下。久而久之,他慢慢变得自信了一些,甚至主动举起了小手。真正的转变发生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小高报名了跳舞,节目表演的非常成功,同学们一下子看到了不一样的他,自信的他,我也抓住机会在班级里大力表扬他,鼓励他。当天家长给我打了很久的电话,表达对我的感谢,看到了孩子的变化,家长也很激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家校配合,小高的进步有目共睹。课堂上专注的目光,积极发言的小手,尽管有的时候回答地并不好,但他也没有灰心丧气,下次依然会举起小手。
作为学校的一份子,服从安排、互帮互助是我们教师团队的默契。去年夏天,隔壁班的陆老师生病住院,她们班的语文课没有人带。学校领导找到我,问我能不能帮忙顶上。当时我自己班上的课已经排得很满,每天起码要上四节课,还要批改4套作业,压力确实不小。但我想到陆老师平时也经常帮助我,帮助我处理学生矛盾,我生病时,主动帮我看班,这份互助的情谊,我不能忘。
我一口答应下来,开始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每天早上提前到学校,把两个班备课内容理清楚;遇到是同一节课,我努力找其他老师调课;利用课间十分钟,争分夺秒批改作业。那段时间,虽然每天都很累,但看到学生们能正常上课,看到陆老师康复后安心回到讲台,我觉得一切都值得。其实在我们学校,这样的事情很常见:年轻老师经验不足,老教师手把手指导。正是这份互帮互助的温暖,让我们的教师团队更有凝聚力,也让我们能更安心地把精力投入到教学中。
各位同仁,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一份责任与坚守。或许我们会因为身体不适而疲惫,会因为学生的调皮而焦虑,会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家人,但当我们看到学生的成绩进步、看到他们从懵懂走向成熟、听到他们一句真诚的“老师好”,所有的辛苦都会化为满满的幸福感。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带着这份初心,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用责任心做好每一件小事,不辜负“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也希望我们所有同仁能一起并肩前行,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的孩子在我们的陪伴下,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