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综合实践活动和思想品德学科整合的结合点

(2009-02-19 22:49:11)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随笔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中学思想政治(初中称思想品德)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各学科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在各学科教学中拓展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与学科打通进行。”《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评价应用到思想政治(品德)教学之中,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和思想政治(品德)整合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品德)教学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进一步的建设,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促进学科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材载体问题、时空局限性问题、教师指导等问题,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常态课。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综合实践活动和思想品德学科整合的结合点。

 

一、教育目标的的结合点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目标包括: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了解并学习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发展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思想品德的总目标是“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两者的结合点在于培养的个体上,我们要培养的学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个体,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两者教育目标的结合点。

如,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是“走进新的学习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对七年级新生开展适应性教育,设立了“走进新的学习生活”的主题实践,利用思想品德教材为依托,通过训练和活动,实现适应新生活的目标。

二、组织线索的结合点

综合实践活动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线索展开,初中思想品德是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整合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内容展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思想品德课程在组织线索上的交叉面大。

三、教学活动的结合点

(一)课堂教学上的结合点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的设计有显著变化,主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典型案例或生活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的设计倡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通过学习探究,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一个道理。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随着新教材的变化,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要随之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课后注重实践。教师主要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非单纯地讲教科书;学生更多地是 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从而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我在教学中探讨用“阅读---讨论---分析---体验----综合实践”的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感悟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思辨能力,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办学目标。学生首先阅读相关的内容,然后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讲座问题,对问题进行剖析,发表各自的意见,掌握思想品德的理论知识,同时达到育人的目标。又如主题活动“我是小小播音员”,按方案每一节课有一个学生进行三分钟的时事播报,使学生的立足刘堂视野超越课堂。
  (二)课外实践活动的结合点。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生活实际或社会实际,引导学生观察,提出研究课题,并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品德修养。如在主题为“青年志愿者”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真正理解志愿者的精神,知识学在课堂,用在活动。

四、活动方法的结合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张多元的学习活动,要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应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动手实践。通过探究性教学、体验性教学、交往性教学和综合活动性教学,改变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在各种课程中,适当开展探究、调查、访问、资料收集、操作、演示、实验、表演、交流与讨论、反思、创作、体会等学习活动。通过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使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体现整体性,发展学生各种基本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内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思想品德课程为基础。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思想品德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理性准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为思想品德课程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而且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又促进思想品德课程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知识的整合。

 

参考资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郭元祥主编  姜平 胡良君 汪明春编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