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云南省】00:昆明金马寺塔

标签:
昆明古塔 |
分类: 【中国古建图文】 |
00:昆明金马寺塔
昆明北枕群山,南临滇水,金马、碧鸡双山夹峙,气势雄伟,景象巍然。清人赵拱以《望昆明池》诗形容道:
巨浸东南是古滇,茫茫池水势吞天。
碧鸡莫渡栖平岭,金马难行繁野田。
塔秀近扶双寺月,城高遥锁百族烟。
炎风盼得昆明到,何日开襟向北旋。
此诗极写昆明的象征金马、碧鸡的神妙优美。
诚然,金马碧鸡历来是昆明的祥瑞,故而昆明有金马寺、碧鸡关、金马碧鸡坊种种胜迹,用来歌赞金马碧鸡,并在金马寺内兴建巍峨高塔一座,名"金马寺塔",用以祈求神马带来幸福。
金马寺是云南名寺,初名"金马山神词",唐代所建,樊绰《蛮书》记载说,印度阿育士派三太子来滇,见金马,乃立词,至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重修神伺,并大增其美,金马寺塔即于此时建立。后神词毁于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然塔尚留存于今,现存殿堂为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重建。
此塔在金马寺三太子殿之后,密檐实心方塔,13层,24米高。四方台基,边长3·5米,底边长2·8米,2一13层四面开券龛,中各奉石佛至尊。塔刹铜质,有相轮、伞盖、圆光、宝珠串于中心杆上。此塔最宽处在第八层,从第九层起缓缓收分,整塔如梭,俊俏立空,美轮美奂。出檐手法一依唐制,以7级平砖叠涩出挑,第二级为棱角牙子。塔砖烧制精良,火候甚佳,平整坚实,素面无纹,砖缝粘合物由白灰、糯米合成,是明塔技艺高超的佐证。
金马之所以历为人们所景仰,以至立寺立塔立坊纪念它,并非真如《蛮书》所说阿育王派三太子来滇见神而词之这样简单。关于金马与碧鸡的传说由来已久,只是樊绰《蛮书》是具体明确了金马碧鸡所指为昆明景物的第一本书,其云:"金马山,在拓东城螺山南二十余里,高百余丈,与碧鸡山东南西北相对。土俗云:昔有金马往往出现山上,亦有神词……碧鸡山,在昆池两岸,山与拓东城隔水相对,从东来者,冈头数十里已见此山,山势特秀,池水清澹"。
金马碧鸡神话流传到后世,尤其是佛教在云南兴盛之后,发生了巨大变异,被佛教加以"教化",变成在印度大兴佛教的阿育王的神驹走失,派三太子前来追赶的宗教故事。其说阿育王有神驹一匹,金光耀眼,日行万里,一日看护人不慎走失,奔腾而达滇池畔,因见此地水草丰美,便流连忘返。阿育王十分想念神驹金马,派三太子前来追寻,到了金马山,三太子也深爱其地,变成金马山神,于是有了立"金马山神词"之事。而到明代,昆明地区百废俱兴,四境平和,经济繁茂,佛事大昌,这一佛教神话倍加流传,于是人们便在金马寺修塔以词金马碧鸡之神,而且巧妙地利用天文学知识,修建金马碧鸡坊,使两坊出现"金碧交辉"的景象。即秋分在酉年(属相为鸡)之中秋节,时过酉时(下午五六点钟),太阳西落明月东升的时刻,日月之光相对而射,落日照射碧鸡坊影子东移,月光照射金马坊影子西移,最后两影相接,这便是能给昆明人带来幸福的吉祥影像。这般奇景,幻年才会碰到一次,能够亲临其境的人,是最幸运的人。金马碧鸡坊曾在"文革"中惨遭破坏。1999年,在进人21世纪之前重修如初,与金马寺塔遥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