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2019-01-17 12:24:51)分类: 学习体会 |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是知名女性专业作家鲁稚所著。这本书是作者以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点点滴滴的小事为出发点,从而延伸出教育的大道理!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字句平平淡淡,但这平淡中却让人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书中说“世界上只有1%的孩子可能成为天才,却有99%的父母都在做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梦想和努力。”其实世界上本来就有99%的孩子注定一生的平凡,但很多父母却意识不到这些,也难怪谁不想成为人上人了。
读了这本书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命运。我的爸妈是个要面子的,从来都不允许考试成绩脱离班级前十!越是这样我越是叛逆越不想学习,结果成绩一落千丈,结果可想而之,然而上了大学父母管不到我,无聊的生活中自己却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并自己学了两个专业,虽然忙碌但很充实!
其实像我这样的状况的孩子很多,在我教学的九个班级中最起码有90%的孩子要上补习班、兴趣班。有一天上午第三节课,一个孩子居然打起盹来,我叫醒了他,下课的时候他自己不好意思的一路跟着我去了办公室,跟我和盘托出。每天忙学习作业,奥数班,兴趣班,弄的他天天十一二点才睡觉。我问他喜欢这些兴趣班吗,是你自己的爱好吗,他摇摇头,让我不要告诉他爸妈,他只是希望他们不要生气,并保障以后上课一定遵守纪律。想想看,他才是个三年级的孩子,承受着爸妈的过高的期望,然而他的父母却没有意识要致力于培养孩子适应现代社会的健全的心灵和体魄。小小的孩子懂得不让父母伤心,那父母是不是也应该想想给孩子报的兴趣班是不是孩子最感兴趣的呢!在我看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感兴趣他们才会把他当成一种习惯,而不是负担。
其实鲁稚专家在书中传达了她的人性化施教的感悟:“孩子的培养是一次充满喜悦的发现之旅,平凡的孩子也可以培养成才!在这个神奇的过程中,只有孩子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在孩子和家长之间建立这个桥梁,毕竟有时候孩子屈于父母的威严,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而父母相对来说还是会听听老师的建议。我们要和家长一起建立一种教育理念:发现孩子的优点将其放大,对于他的缺点我们和他一起来改,同时我们最应该注重培养孩子适合社会的心灵和体魄,帮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总就有大大小小的“泥坑”,那孩子陷入了“泥坑”该怎么办呢?鲁稚专家在她的书中便提到了这个问题,也给了我帮助。书中讲述的是作家在小学阶段的事情,她害怕数学,结果越害怕逃避去,成绩就越差。直到她遇到了她所谓的好老师,正是作者所谓的好老师给我提供了教育上的帮助。
我所教的班当中有的班纪律很差,其实现在想想作为新教师的我还是缺乏教育经验的。他们纪律差,我就态度不好,批评他,结果适得其反,她们的绘画水平越来越差。书中的成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总是不愠不怒,性格也是极其温和,而且她不歧视任何学生,耐心的讲解,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现在想想,自己还是过于严格了,虽然也给他们进行指导,毕竟没有针对性,最重要还是要多关注他们的内心,发现他们的优点,多表扬,少批评,我想学生会感受到自己的努力的。毕竟要想学生爱你就得先爱孩子,要让学生去喜欢你的可,就得知道他们喜欢什么,这样才能让他们喜欢你的课,对待孩子要忍耐宽容,毕竟他们只是个孩子,你以微笑对待他们,他们也会以最纯真的笑容回报你。
一切都互为因果,教育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