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完美但真实——柏燕谊母亲节献礼正夯

标签:
家庭健康情感文化 |
分类: 原创文章 |
孩子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妈妈?而妈妈给予孩子怎样的爱才是好的呢?
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最好的我们》有一个比较经典的画面:优等生余淮的妈妈在得知上高中的儿子欺骗她,发现真相并不是儿子说的在和男生同桌时,余淮妈妈彻底奔溃了,在儿子面前嘶喊“我和你爸爸,我们活着是为了谁,不都是为了你吗?。。。。。。你要是走歪了,我们俩就完了,这个家就毁了。。。。。。”,在这声泪俱下的软性攻击之下,余淮夺门而出。
各位妈妈们,在看到这样的场景时,你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会是什么呢?看起来,妈妈认为她给了儿子“最好的爱”——奉献她自己。而这也是家长都容易走入的一个误区:我明明给了孩子我最好的了,为什么他们不能理解,不懂感恩呢?
没错,在孩子生下来的时候,他们就是一个什么也做不能做的状态,一切供给都由母亲或者是养育者来提供,从吃喝拉撒到哭、闹,母亲都会在孩子第一呼喊之下及时作出回应。这时候,正如精神分析大师唐纳德温尼科特所描述的那样,孩子处于完全的依赖状态,而母亲也确实是全身心的奉献着她自己。正是由于母亲在这一阶段的自我奉献,让孩子产生全能感和力量。
但是当孩子慢慢长大,母亲会由于自己的需要而错过孩子一个又一个的呼喊和要求,而孩子也通过这种挫败体验,走出全能的幻觉,开始建立起自我和对真实外部世界的认识。这是每个孩子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这个时候,母亲要懂得适时的退出,以适应孩子探索世界、建立自我的需要。但是,往往很多家长意识不到孩子的变化,仍然会带着自己的需要和情感等侵入孩子的世界中来,那么孩子所做出的反应不是出于自发的需求,而是为对抗入侵所做出的行为。这样,就造成了孩子日后的被动或者叛逆。
所以,作为母亲,我们给孩子的爱要刚刚好,不管是何种方式,都要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需要,当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及时回应,不需要的时候能及时退出来。在孩子探索现实世界的时候,敢于放手,让他走出去发展自己的潜能,而不是将自己的欲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而那些我们追求的“最好的爱”其实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以期望得到补偿为目的而刻意修饰出来的,母亲也没有“完美”的,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正如温尼科特所说“机械的完美和人类的爱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母亲所具有的相对缺陷和不足的经验,它们被接下来的态度和照顾所修复,也正是这样才产生了交流,建立了一种安全感。”所以,孩子需要的是母亲——真实的存在着,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母亲,我们会犯错,我们也无法将错误抹去,或者刻意当错误不存在,但是我们可以修复它,在修复的过程中,我们会和孩子的心灵发生真实的碰撞,孩子看到母亲会犯错,但是他同时会看到母亲承认并努力调整这些错误,那么母亲在孩子眼里就是真实客观存在的,这才是真实的人类的爱。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母亲,我们也开始学会接纳自己的错误,进而接纳自己,也接纳孩子,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无条件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