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媒体心理专家不专业的业内评价漫谈

(2014-06-26 14:10:52)
标签:

杂谈

  我身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一名奔波于各个媒体中的心理咨询专家,其实这两个身份很冲突和尴尬。

面对媒体心理专家不专业的业内评价漫谈
心理咨询师:柏燕谊

  心理行业的朋友都知道,做心理咨询绝对不是方法至上,我们甚至需要很多的训练让自己把一些明明知道的方向和方法烂在肚子里,只是逐渐引导来访者发现自己的内心冲突到底源于何处,发现自己到底因为害怕躲避什么东西而选择这样做或者不这样做;到底因为想要得到的是什么而陷入迷途。方法、建议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很不专业的做法。

  而媒体所需要的心理专家不是这样的,媒体是短时间高浓度的节目形式,它需要在很短的时间里给予充分的冲突的展现和问题的诠释以及解决的方法。如果你不这样做节目,你就没有收视率,也就没有节目的继续生存空间。媒体竞争很残酷。

  在早期,刚刚从事媒体工作的时候,很痛苦,它的工作形式和我接受的训练是矛盾的,很多时候,因为冲突而让自己陷入很难过的境地。甚至想过放弃与媒体的合作,继续从事自己简单但是纯粹并且热爱的心理咨询工作。

  之所以没有放弃媒体合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从媒体合作的过程中获益了。真正从事媒体和做的咨询师都知道,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支撑,哪怕你有很好的咨询技术,也很少有人来找你做心理咨询。这倒不是因为没有人知道你,而是因为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咨询,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帮助,而为数不多的知道心理咨询的咨询者很难幸运的落到你的咨询室里。

  从自己咨询客户寥寥无几,到咨询客户需要预约,我深知这是和媒体合作带给自己的好处。我喜欢做咨询,那是我最放松和快乐的事情。因此,我喜欢自己有咨询客户,我接受了媒体。

  如何让自己接受的更加的快乐,经过很长时间的自省,我明白了央视著名主持人,我的好朋友张越老师曾经和我说过的那句话:你在媒体上不是心理咨询师,而是扮演一名心理咨询师。通过媒体中以一个心理咨询师身份出现,并且让节目出色和被别人记住,从而让大众了解心理咨询师以及心理咨询对每个人可能的帮助。

  或许这个过程和专业的心理咨询有差异,但是在此时,我以及和我一样出现在媒体上的心理老师们知道,比起推广专业的心理咨询更重要的一件事,是让很多人先要知道有心理咨询这么个事儿。

  值得高兴的是,经过这十几年各位前辈老师以及现在依然奋战在媒体上的老师们的共同努力,我身边的咨询师都在说,虽然现在的咨询数量仍然不能让大部分咨询师丰衣足食,但比起五年前,十年前,人们的心理咨询意识已经强了很多,客户数量也是逐年上升的。

  当然我不是说,在现实当中我们心理老师会用电视方法做心理咨询,我只是不断的让自己记得,我有两份工作,一份是我热爱的心理咨询临床咨询,一份是我喜爱的媒体心理老师的呈现。这两个角色有类似的地方,但绝不是一回事。

  面对很多业内人士的鄙夷和指责,我只能说,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想法去诠释不同工作的意义,名和利固然是媒体工作能够带给个体的,但是也不妨碍追求和坚持内心有一点点比名利更有价值的一些东西。而当我说出这些东西的时候,你相信,我很欣慰遇到理解和支持我的朋友,你不相信,也不证明我的说服力不够,而只能说明你自己心里压根可能没有我说的那些更有价值东西的存在。

  一个人是否活得快乐且有意义,我个人觉得只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论一路风景多么的美丽多有诱惑,也不要忘记自己踏上这条路的初衷,让自己的快乐影响周围的人,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至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我还是那句话,我就是我,您要是欣赏喜欢,就并行一段旅途或者搬个小板凳看看热闹,如果您要是不喜欢,大热天的,也别和自己较劲,找个凉快的地方歇会儿比什么都强。实在过不去,您给我点咨询费,我费心给你治治病也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在线联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