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不离身,是你需要还是孩子需要?

(2014-02-18 09:24:06)
标签:

育儿

孩子不离身,是你需要还是孩子需要?

一边抱怨着带孩子的辛苦,一边又乐此不疲地包揽着孩子的所有事务,这样矛盾的状况,通常都会在新妈妈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多了一个小孩子,就真的增添了做不完的事情吗?是不是只有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才能茁壮成长?罩在美丽的玻璃罩下的幼苗是最健康的吗?

王丽今年四十岁,与丈夫结婚将近十年了。王丽婚后一直渴望能够尽快拥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可惜上天似乎总是喜欢捉弄她,有过三次怀孕经历的她,都遗憾地没能保住得来不易的宝宝,在孕早期就毫无征兆地流产了。尽管她做了详尽的检查,但依旧原因不明。悲观失望的王丽就这样打消了做母亲的念头。意外的是,去年三月她惊喜地发现自己又怀孕了,兴奋掺杂着些许的忧虑,王丽每天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一直到度过整个孕期。为了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地诞生,王丽一检查出自己怀孕,就辞职在家保胎。各种难以下咽的保胎中药,都被她当作琼浆玉液,一顿也不敢落下。每次孕检都丝毫不敢怠慢,直至确认胎儿依然健康才敢稍微踏实一点地走出医院。更加神经质的是,孕期的各种细微变化她都会放大N倍来看待,胎动频繁担心胎儿缺氧,胎动减少还是担心胎儿缺氧;自己的运动量不够担心不能顺利生产,运动量过大又担心早产……全家人也都被王丽折磨得快要崩溃了。好在在王丽的万般小心下,她终于与健康的孩子见面了。如她所愿,孩子健康漂亮,她悬了九个月的心终于落地了。殊不知,更多的麻烦还在后面等着她呢。

得知自己荣升为奶奶的王丽的婆婆,第一个自告奋勇来帮忙带孙子,还特意在山西老家,一连几天赶制出了几套婴儿被褥。带着激动兴奋的心情和亲手制作的婴儿衣物,婆婆一天也没多耽搁地飞到了北京。可是令老太太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终于与孙子见面的她,头三天愣是没机会抱一抱孩子,这可令婆婆十分不悦,随即就把状告到了王丽的老公那里。原来这三天是这样的:婆婆第一天是下午到达王丽家的,王丽是个略有洁癖的人,婆婆刚到家还没来得及歇一会儿,就被儿媳妇劝着去清洗了,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全部清洁干净,耗去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好不容易沐浴更衣结束,小孙子已酣然睡去,无奈只得等了。三个小时过去了,婴儿房内传来小家伙的叫喊声,欣喜的婆婆刚从沙发上起身,王丽便一个箭步飞奔到婴儿房内安抚睡醒的孩子。临近晚饭时间了,王丽逗孩子玩了会儿,就央求着婆婆去做饭,为了自己儿子回来能吃口热饭,婆婆只得遵从吩咐了。晚饭后,又是给孩子洗澡,又是哄孩子睡觉,忙碌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婆婆眼巴巴地瞅着孙子,可就是没机会抱。第二天第三天也基本如此,王丽总是有各种理由时时刻刻守在孩子身边,冷了热了、渴了饿了、翻了困了,妈妈总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并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就算是孩子高兴地自己玩手指头的时候,王丽也会把孩子抱在怀里。用王丽的话说就是:“这样才能给孩子安全感。”

婆婆在这里待了一个月,终于忍无可忍地提出回家的要求。已经习惯被人照顾的王丽,只得又把自己的妈妈请了过来。虽说王丽不像冷落婆婆一样忽视自己亲妈,但在照顾宝宝上面基本上都是亲力亲为,无论是妈妈还是婆婆,都有被当作保姆一样使唤的感觉,这让全心全意来帮忙的老人们很是不舒服。在王丽家经常能够看见的一道景观就是,孩子像个小树袋熊一样,挂在妈妈的身上,无论妈妈做什么事,甚至是吃饭,都会用婴儿背袋把宝宝“挂”在身上。日子长了,孩子也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喜欢被抱着的“坏毛病”,看不见妈妈,就焦躁苦恼,见到妈妈,就抓着衣服使劲往妈妈身上爬。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体重自然是与日俱增,再也抱不动孩子的王丽,开始抱怨起做妈妈的辛苦,有时甚至会对儿子的“黏腻”感到厌烦,但这样的结果,是谁一手种出来的呢?

很多新妈妈的脑中都有一个常规的错误认知,那就是孩子的世界中只有我。其实这只是妈妈的一种投射性思维。初为人母的女人,是母爱泛滥的高潮期,母亲的眼中和心中尽是孩子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很多母亲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地生活着,甚至整个世界中只有孩子一个人的身影,无论孩子是否有需求,母亲都时时刻刻守候在孩子的身边,似乎只有这样才算是尽到了母亲的责任,才能让自己安心。而也正是因为这种想法,很多好动的宝贝失去了自己活动的小天地。孩子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块不大的自由活动的空间,更多的是发展自我认知能力、了解周边世界的机会。某个特定的年龄段,是发展某种认知的最佳机会,错过了,就不可能重新来过。

婴儿期是各种认知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事物,对孩子的认知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给孩子一片相对自由的天地,妈妈可以在旁边看护,鼓励孩子去触碰他所好奇的新鲜事物,鼓励孩子与妈妈以外的人接触,大些的孩子可以多与同龄孩子一起玩耍。以上所有情况,都比妈妈时刻把孩子揽在自己臂弯下的成长空间要大很多。有些妈妈可能会有顾虑,孩子那么小,他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吗?请妈妈们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只要大人在一旁做好看护工作,紧急情况下给予及时保护,其他状况还是让孩子自己跌跌撞撞地完成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