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需要尽早社会化

(2010-12-23 00:00:00)
标签:

依从性

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教育

安全感

家庭

情感

育儿

分类: 原创文章

孩子需要尽早社会化 

 

 同伴群体的交往,是使幼儿社会化的重要条件

 

   人的社会化,是通过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进行的。社会交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出于自身存在的需要,运用言语性和非言语性语言交换信息、交流感情,从而建立起某种联系和关系的过程。在交往中,每个交往伙伴 既是交往的主体又是交往的客体。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只有亲子、亲孙的纵向关系,没有兄弟姐妹之间的横向关系,家里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穿的都归他独有,这就自然地形成了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的心理和行为。就是所谓的不会分享。我们现在住的单元楼房,孩子的游戏场地越来越小,邻里之间交往甚少,也限制了孩子之间自由交往的机会,使得独生子女缺乏竞争、交往的情境与体验,这自然会影响孩子的社会性能力的发展。例如;我的孩子不会跟其他孩子玩,我的孩子胆小,我的孩子认生等等。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表现出活泼、开朗、自信、会表达、富于创造等良好性格,但缺乏应有的社会交往能力,不能根据需要来调节、控制自身行为, 那么,他的心理发展是不健全的。因此,同伴群体的交往对幼儿的社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 

 

孩子只有在和同龄人在一起游戏玩耍的时候,彼此才是完全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既互相吸引又能相互模仿、又彼此竞争和对抗的交往,才能丰富他们的社会经验,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才能形象引孩子注意他人情感的变化,学会关心与理解他人的情感,激发与他人分享快乐和解除别人痛苦的愿望。  他们在交往中,一起解决困难,互相帮助,表现出自己的智慧、能力,从而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与存在的价值, 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人的作用和集体的力量,从而正确认识自己。

 

同伴群体交流可以使入园前丧失的横向伙伴关系得以弥补,并有助于幼儿重新协调他们与成人的关系。幼儿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广泛,同伴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种 影响表现为幼儿对同伴的依从性,即能根据同伴的看法修改自己的意见。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对同伴的依从性增强,就必然减弱他们对成人的依从性,从而 进幼儿与成人,特别是与父母的相互作用,逐步改变幼儿对成人的单方面的顺从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