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焦虑打扰的幸福

(2009-11-30 11:35:53)
标签:

教育

心理测量

情绪

柏燕谊

家庭

健康

分类: 心理案例

高柏老师您好:

 

     很不经意看到您的博客,知道您是位心理医生,有些问题想向您咨询一下,恳切地盼望您能在百忙中帮我分析一下。

     我姓韦,今年33岁了,是一个三岁女孩的母亲。丈夫是个狱警,我本人在行政机关工作。应该说我的生活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经常有一种焦虑感,很恐惧。经常忧郁,没有归属感,感觉被抛弃一样,好象没有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我这个人不善言辞,也不喜欢交际,没什么朋友。而且只要我和领导说话,就感到紧张,全身发冷,有时说话都会打颤!我一直都在努力克服,可是却不行。有时和老公说我需要找个心理医生看一下,他却说我神经,没事瞎想,老是想一出是一出。感觉他不理解我,而且老公态度总是那么生硬,让我都有些害怕和他交流。另外他工作比较忙,家庭上我付出比较多,所以经常感到委屈,动不动心情就不好!现在我很苦恼,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我曾在网上找过一些心理测量表自己测了一下,说是中度抑郁和焦虑症!现在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请您帮帮我吧!

 

需要帮助的韦女士

 

韦女士:你好!

从你简短的叙述能够看出来你的确是有些小麻烦,如果你不积极寻找引发这些负面情绪的根源,随着时间推移,不仅你生活质量下降,还会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甚至还会影响你女儿的发育成长。

 

目前看,你有两个比较困扰的问题:

第一:害怕和领导交流的问题。

恐惧是引发你交流障碍的一个根本原因。人为什么会如此害怕?因为害怕自己做错事,被否定,被指责。这点的形成基本因为自我要求过高或者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不排除是压力造成的焦虑障碍,但是这个压力源要进一步筛查。

这方面我建议你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先分析自己从什么时间段开始这样的,是否有特殊事件引发你交流障碍的产生。我们很希望自己得到领导或者权威者的认同,当我们知道自己可能会被批评的时候就会退缩,这种不自信不改变的话,那么这种退缩就不仅仅会发生在领导批评有可能存在的地方,更可能蔓延在你和领导接触的每一次。

学会客观的评估自己,针对自己的实际能力为自己设定目标,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是必要的。

 

第二:你觉得丈夫不是很理解自己,也因此不敢和他过多交流。

想要别人很理解自己,首先我们要先学会理解对方。你丈夫从事的职业可能会导致他的心理线条比较粗,狱警的职业特征养成了他严肃生硬的交流习惯。生活中的情绪和工作是密不可分的,这点我们首先要体谅和理解对方,学会从他生硬的话语下找到潜在的温情。在此我建议你要首先提高自己对平淡情感中爱的感知力。

丈夫的工作忙碌是有可能忽略日常和你的思想交流,当生活都是正常的时候你可能不会觉得有问题,而当你自己出现问题需要寻求帮助的时候却发现在精神层面自己并没有人可以依靠。当然这不全部是你丈夫的责任,也和你们交流方式的习惯还有各自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这里我除了建议你能够更积极的寻找和丈夫新的沟通模式的同时,也建议你能够开阔自己的生活范围,为自己寻找更多的情感支撑,在生活中交往一些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女性朋友,多和家人沟通。虽然这可能和你的性格相悖,但是当我们知道以前的生活方式需要调整的时候就要学会强迫自己尝试新的生活方式。情感需求的没有满足会让你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降低很多。

 

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 

你的女儿现在三岁,这一阶段的孩子对周围人情绪的敏感度是很高的,尤其是朝夕相处的妈妈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在这个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如果你每天处于焦虑抑郁的情绪当中,这样的情绪在潜移默化中,在潜意识中会传导给孩子,在女儿的潜意识中会感受到母亲的情绪,长期这样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快乐感,对她以后成长有负作用。为了女儿也要勇敢的尝试改变。

 

另外,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是有一些专业要求的,而且对测量对象心理环境时间限制也是有一些不同的具体要求,只可参考,但不能作为个人自我诊断的依据,对自己的情绪和心理有了解的辅助帮助,但无需对结果耿耿于怀。

 

其实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都被人们在意识上淡化了,但事实是大部分家庭问题的出现都源于自身的心理健康被忽略了,才会强烈感到自己心力不足。想要获得心理力量的关键就是你是否拥有足够的爱。爱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它可以让我们充满自信,拥有更多的幸福感。爱可以来自于家人、丈夫、孩子,也可以来自于朋友、同事。只有积极的为自己营造爱的氛围,提高自己对爱的感受力,生活的质量才能够提升。

祝你拥有更多快乐幸福!

高.柏燕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