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为谁凋零

标签:
大学生自杀尖子生成就动机心理问题心理健康 |
分类: 原创文章 |
那年张国荣在四月份的第一天离开我们开始,明媚的四月被罩上了一层灰蒙蒙的外纱,而近期频繁的高校学生跳楼的事件更是将这一抹灰色渲染开来,是谁将天使的翅膀折断?又是因为什么让这些马上面临全新幸福生活的天之骄子陨落?中国的大学生面对自我和外界时是否需要积极地心理干预?
两耳不闻窗外事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为了把颜如玉带到生活的黄金屋中,很多朋友都忍受着十年寒窗的艰苦而一心只读圣贤书。
理论指导生活是他们的特征,不能变通和迂回的接受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条的执行着各种规则。
这样的同学最可能面对的打击是社会的复杂,朋友的欺骗或者背叛。
案例:大四学生 男 来自贵州某地
性格内向 朋友不多 最大爱好看书 抑郁情绪明显
自述:已经列入学校保研名单后,被关系更加强硬的同学替代,而他的好朋友事前已经知道风声但迫于替代者的身份特殊没有告诉当事人。当事者不能理解学校和朋友的做法,不理解为什么不按照规则选拔保研人选。
解析:通常人们称呼这样的学生为书呆子,除了书本上有理论指导的事情其他一概不闻不问,恨不得炒菜放盐都要用量勺精确计算。这样的同学社会经验超级贫乏,由于常年封闭自己在自我的空间中会有以下几个软肋:
1.不善于适应环境, 不善交际, 不懂人情世故。呆板木讷, 说话作事多不合时宜,得罪了人自己浑然不知。
2.性格多半内向、孤僻, 不好动, 不合群。兴趣少但专注, 注意力常集中一点而不能灵活转移, 对所感兴趣的事常沉醉痴迷, 对兴趣以外的事漠不关心。
3.看问题偏激, 易走极端。有时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有时又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事情要么主观武断, 要么优柔寡断。喜欢沉思、幻想, 有时又易冲动。有时多心多疑、神经过敏, 有时反应迟钝。思想行为古板, 不合潮流。
4.缺少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 不会见机行事, 随机应变。处理事情常出漏洞, 遇上麻烦多采取退避态度。常自命清高, 与世无争, 又自以为是, 固执己见。有夸大性自卑心理。喜欢引经据典, 咬文嚼字。
5.生活细节两极化显著,一种生活散漫拖拉随便, 无条理, 不善计划安排。不拘小节, 不修边幅, 常显得窝窝囊囊、缺少派头。但另外一种恰恰相反, 生活细节特别讲究、非常拘谨, 严肃, 不苟言笑, 一本正经。
走出象牙塔
强迫自己进行人际交往。形成书呆子气的根本原因是埋头书本, 不喜欢与人交往, 缺少社会经验。又因为缺少社会经验, 不能应付复杂的社会生活, 便采取退缩回避的策略, 不与人打交道。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必须强迫自己进行交际。多参加集体活动, 感受集体活动的兴趣, 培养活动兴趣, 培养对客观事物的好奇心。通过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通过实践, 了解人情世故, 掌握处世艺术。应象规定自己每天的学习任务一样, 规定自己每天的交往任务。同时, 要正确估计自己的交际能力, 估计过高易受挫折, 估计过低, 会使自己失掉交往的信心, 都会影响自己的交往活动。
高处不胜寒——尖子生
从小学就永远站在成绩排名榜的前三位,一直是老师宠爱的好学生,文体美各方面都有突出同龄人的表现,在各个场所都是大家称赞的对象。
自我为中心、自负,生活动手能力较弱是他们的特征。
这样的同学面对的打击可能来自不能接受自己个案的失败,不能接受被人轻视。
案例:大一学生 女
性情清高,没有闺蜜,少交际。抑郁情绪严重
自述:从小到大我都是老师和家长的最爱,但是进了大学一切都不变了,班里有很多出色的同学,我怎么努力老师也不会更加喜欢我,没人会注意我。
解析:一贯被呵护的尖子生们由于环境改变,人际关系调整而不适应产生心理问题的几个可能:
1.自负心理
自傲自负在尖子生中表现得较为普遍。由于尖子生聪明伶俐,思维敏捷,在班上学习成绩优秀,因此,他们往往目中无人,惟我独尊,班上同学没一个放在眼里,即使对教师也不大尊重。他们经常把自己凌驾集体之上,和同学关系也不大融洽。
2.自居心理
尖子生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高人一等,因此,行为上多“邀功”,争强好胜。他们总是用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的缺点,比来比去,结果,自己总比别人强。他们多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独来独往,妄自尊大,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从而形成清高的心理。
3.虚荣心理
尖子生由于能力较强,大多是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骨干,老师对其过分信任和偏爱,致使他们既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由于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往往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在自我评价上产生片面性,特别是当别人批评时,表现得非常警觉敏感,不是虚心改正,而是固执己见,钻牛角尖。这这些现象正是虚荣心在作祟。
4.脆皮鲜奶心理
长期处于“金字塔尖”的尖子生,很少品尝失败和被冷遇的滋味,一旦遇到各种打击,往往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形成外表看似坚硬、实则不堪一击的“脆皮鲜奶心理”。青少年由于心理防线脆弱,不及早发现并预防,很容易做出伤害自己的傻事。近几年,不少因承受不了各种“打击”而自杀的中小学生,其中绝大多数是教师眼中的“尖子生”,这也早就不是新闻了。
走下金字塔,守住平常心
真正的走进一个尖子生的内心是很不容易的,高智商和一贯的敏锐让这些孩子的心理防御机制很强大,好在这样的孩子都是比较聪明的,可以用求助者中心方法来改变他对自己的认知达到一个自省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对于尖子生来说辅助的支持系统的调整也是必要的,教师和家长应适时淡化他们的“尖子生”意识,不护短也不总表扬,而是让他们通过与同学的平等相处,感觉到别人身上的优点,让他们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这样,帮助他们去掉自我陶醉的“光环”,恢复作为“普通人”的感觉,面对分数和荣誉学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读书==做官(发财)成就动机过于强烈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
如:具有这种动机因素的学生﹐就能刻苦努力﹐战胜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取得优良成绩。
过于强烈的成就动机却容易给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这类型的同学的特征
1.指向性明确:做任何事情都会有目的,不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经历在与目标无关的事物或者人际交往中。
2.功利性强:真挚的情感交流淡薄,不易让人有亲密的感觉
3.做事有韧性:很执着,有持之以恒的做事风格。
4.自尊阈限低:为了达到目的不惜降低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解析:如果成就动机的目标设置合理那么这个动机会让你充满了做事情的冲劲,并能够感受越来越接近成功的快乐;反之,会让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甚至为此不择手段,当目标成为泡影或者虚幻时,回首走过的道路发现自己丢失了很多更加珍贵的情感。自我的否定和没有真正的朋友的孤独感是这类同学的软肋。
调整航向,把握方向
培养学生正确的成就动机是教师﹑家长的责任,也是一个成年大学生自身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建立适当的成就动机﹐循序渐进的制定明确的追求目标。
鲜花为谁凋零
大学生自杀现象不仅和学习压力有关,也会和人际交往,情爱,家庭情感等各方面相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对自我的认知和定位。大学对很多人而言只是奋斗的开始,甚至比中学压力更大,心理需要培养成熟;人际关系需要培养开拓,面对身边远比中学时期优秀的同学,竞争压力只会是很大。
为自己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你是否以后会进政协或者当总理这都先不要想,先关注今天晚上的球赛和谁打配合比较适合,周末招聘会必须发出几份简历以及周末什么样的造型会比较让招聘单位满意,就算你曾经是个天才,你每天也不过要吃喝拉撒睡,少一个环节你试试,要不就神衰,要不就便秘。放飞自己的心灵,不仅读万卷书,有机会也要行万里路,开阔自己的眼界,让心灵的窗户带给心灵更多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