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宇宇四岁两个月育儿 |
分类: 成长记忆 |
在我的记忆里,儿子开始不愿和别人分享是在两岁多,记的有一次,在小区广场,四个小朋友一起玩,有两个小朋友拿着小汽车,他和另一个小朋友没有车,我安慰他们:“等着,妈妈回家给你们拿车来!你要乖乖听话等着!”小家伙开心的答应了,于是,我回家取车。
四个小孩子一起玩,争来抢去,很是热闹,没有出现激烈的场面,我和妈妈们任他们自己处理问题。其中一个小朋友拿了宇最喜欢的摇控吉普车玩,宇在一边玩别的车,没在意,谁知这个小朋友双手推车,厥着小屁股跑了起来,没跑两圈,喀嚓一声,车子一歪掉下来一个轮子,儿子哭了,小孩傻眼了。
孩子的妈妈连声道歉,我边哄儿子边说:“没事的,你有那么多小汽车,可以玩别的!”“不要,我只要这个!”儿子带着哭腔耍赖,孩子的妈妈不忍的说:“阿姨给你买个一样的好不好?”我冲她摆摆手:“不用,家里有好多车,这个修修也可以玩。”儿子依然如故:“我就要这个!”我看他已钻到牛角尖,不欲多说,罢了,找个理由分散注意,先把他哄好再说。
事后,车子一直没修好,不知是不是这件事耿耿于怀,此后的宇在分享的事情上,有了自己的原则,是他的东西,别人休想碰,偶尔和别人分享,也是和他特别要好的朋友,还要反复的嘱咐别人,要小心,别弄坏!即使这样的机会,也少之又少!
一度认为,也许是孩子的敏感期,只讲给他道理听,没有过多的干涉,想想让他自己度过这一阶段,可随着日子天天过,他的敏感期却耗着不走,我和宇爸有点耐不住了。
晚上吃完饭,宇爸答应陪儿子到广场玩,儿子雀跃。宇爸说:“今天是骑车子,还是拍球!”“两样都要!”一直都是贪得无厌,“只能选一样。”“那拍球吧!”现在球拍的不错,很有成就感,“好,拿球可以,但拿了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我想一定前两天出去,又不让别人碰他的球了。
“那,那,那我不玩了。”说着,委屈的想哭,“你不是出去找小朋友一起玩吗,球是你的,玩完了,你可以拿回来,还是你的,要不然,出去一个人拍,多没意思呀,再找小姐姐玩上次的游戏,好不好?”宇爸试探着说。
“嗯----”还是很不情愿的表情,虽然不是很同意,也再没有强烈反对。
“这里有一些山楂糕,你拿着出去,分给小朋友吧!”小家伙一听,开始数数,“不行,只有六个了,我不够了。”小嘴噘得老高了。“给他们一人一个,一定有剩的,那就是你的,吃完明天妈妈再给你买很多!”我重重和说了“很多”,不想让他有失落感。
“给嘉和,嘉禄,还有杨浩森,拿三个吧!”抽回三个放橱子里,“你不吃吗?”我问他,“给了他们你想吃,怎么办?如果还有别的小朋友呢,都拿着吧!”“我想吃再回来拿,不行,别的小朋友都吃完我就没有了。”儿子固执的我束手无策。
“要不这样吧,你拿三个,爸爸给你保存三个,你想吃和爸爸说,就不用再跑回家拿了,这样行吗?”宇爸最会绕圈子,真把儿子绕进去了:“好,这样行!”
答应着总算出了门,我在家里反思。
一个小时后,进家门,开心的小话匣子关不上,好不容易我插上嘴:“和小朋友分享山楂糕了没?”“嗯!给他们吃了,还和他们玩球了呢!”好象做了很了不起的事,期待我的夸奖。
“是吗?任祥宇真棒!和小朋友分享东西真开心,是不是?”我夸张的大声说。“对!妈妈你这次说对了。”小家伙点着头,我心里想,我才“这次”说对呀?
不管怎么说,今天的成绩是显著的,真的不想强迫孩子去分享,剥夺他支配东西的权利,孩子需要一点点耐心去引导,走出“自私”的圈圈,希望他能从中体会到分享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