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度观察》第176期:中产阶级,你够得上标准吗?


标签:
22度观察中产阶级《福布斯》中产阶级标准生活水平杂谈 |
分类: 精彩节目回顾 |

生活在城市,拥有大学学位,年收入1万到6万美元……这是《福布斯》中文专栏作家为中国的中产阶级下的定义,以此为标准,2010年中国中产阶级数量超过3亿,甚至大于美国的总人口数。而里昂证券更公布了这样一个惊人的数字:到2020年,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预计将超过10亿。两组数字一出,立刻引发了巨大争议。有人欢欣鼓舞,高呼中国梦--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已经崛起;而更多人选择了质疑,在他们看来,高昂的生活成本,尤其是遥不可及的高房价,再加上低廉的工资、黯淡的职业前景、贫富分化的社会现实,中国版的“中产阶级梦”也许只能是一个梦。中国的中产阶级超三亿,根本是因为标准太低,那3亿人,只是无奈的“被”中产了一把。与此同时,日本媒体更发布危言耸听的言论,称中国其实根本从未拥有过中产阶级。如此迥异的判断,不仅让人心生疑惑,中国到底有没有中产阶级?有多少?什么样的人才能跻身中产阶级?您是中产,还是“被”中产了呢?本期《22度观察》为您关注。
主持人:我们观察,你们判断,欢迎收看《22度观察》,我是荆慕瑶。今天要观察的对象是中产阶级,到底谁才能算得上中产阶级呢?是白领家庭、小康成员,还是各界精英?再具体到他们的收入标准,到底是月薪五千、六千,还是必须得有房有车今天我们请到了五位嘉宾,一起来探讨这个争议已久的话题,认识一下在我左手边两位,和君创业咨询集团总裁李肃,《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欢迎两位。在我右边,来自于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和来自于美国的主持人爱华,欢迎三位。
何志成:所谓中产阶级房子肯定是要有的,有一个安定的工作,能够有一个体面的工作,稳定的收入,而且养老还要有保障,这种标准才叫中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