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无论你到什么地方,当你内急时,最基本的是要分清男女厕所,假如一时糊涂,跑偏了,轻则贻笑大方,重则判你耍流氓。
这个道理,谁都明白。
但也有抱着棒槌认真,剑走偏锋的,且看:
“先生,可以稍微等几分钟再进厕所,让女士先用一下男厕所好吗?女厕所那边排的队太长了……”
2月19日中午11时许,在广州市越秀公园旁的一个免费公厕旁,几名女大学生上演了一场“占领男厕”的行为艺术。
女大学生占领男厕所!
这个极具新闻点的消息一经曝光,立马引来众多的眼球。
女大学生们的目的好像很明确,她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引起政府和社会对男女厕位不均衡问题的重视,从而消除女性在公共场所如厕排队现象。
据《华龙网》爆料,“占领男厕”活动的发起人是女大学生李麦子。
李麦子解释的原因很简单,考虑到女性排队如厕已司空见惯,为了唤醒人们麻木的神经,引起社会和政府重视,她和朋友才决定搞这场“占领男厕”的行为艺术。
李麦子进一步解释,她和几名女大学生一起带着“道具”来到了越秀公园旁的免费公厕。此时,女厕旁已经排起了长龙,而男厕门口却没有一个排队的人。
李麦子的朋友举起了两个自制纸牌,一个上书“关爱女性从‘方便’开始”,另一个则写着“女人更‘方便’,性别更平等”。
女大学生们还向市民派发了《致男同胞的一封信》。她们在信中呼吁:通过立法来增加公厕中女厕位数,比例至少应该达到1:2。
当我看到李麦子们的举动时,突然感到这是一场闹剧。
令人惊愕的是,女大学生们“占领男厕”的无厘头举动,竟然无一例外的受到热捧,得到喝彩,几乎没有听到杂音。
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王同学说,广外男女生悬殊,但厕所设置还是1:1,导致很多男厕空闲,女厕人满为患。她建议借鉴香港、台湾等地做法,提高女厕比例。
吴先生表示理解。他说,自己跟妻子去逛商场上厕所时,妻子常常要排很久的队,他也要等许久。“如果真能提高女厕厕位,那是社会的进步。我觉得,女厕蹲位至少要是男厕的两倍才够。”
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负责人柯倩婷副教授也大力支持增加女厕。
她认为,女厕排起了长队,这样对城市文明有影响。增加女厕比例,是一项‘内外兼修’的工程,既满足女性内在需求,也给城市文明加分。”
有网友义愤填膺,尽管相关部门一直在呼吁性别平等,但男女厕位的不均衡恰恰暴露了社会对女性性别的歧视。“占领男厕”的活动,是女性不满社会现状,为争取男女平等而做出的努力,愿此次活动能唤醒人们的麻木意识,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叶建明认为,以前公厕厕位都是男多女少,这从一个侧面反应“男尊女卑”思想浓厚。虽然现在提倡男女平等,公厕男女厕位也大多趋于平等,但仍未考虑女性特殊生理构造,上厕时间较长的问题,女性上厕还是难。“占领男厕”无疑在提示社会亟需转变观念,厕位应该“女多男少”,这不是矫正过枉,而是科学合理的安排。
我的兄弟马啸宇打油道:
占领男厕醒世人,
性别歧视影随行。
女人需要多关爱,
社会服务要“仁情”。
果真是这样吗?女大学生们“占领男厕”的行为艺术真该引来这么喝彩吗?
我不是男权主义者,相反对女性倒有几分内心的敬畏。
但是,仅就公厕里面的男女厕位设置比例纠结万千,一味的拔高其不应承担的沉重,将其作为男女平等的风向标,怎么看也是舍本逐末。
我们追求男女平等,我们希冀世界大同,这是理想。
但,我们生存的现实状况并不是一厢情愿所能改变得了的。男女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表现出的不平等,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得了的。
问一句,男女厕位达到1 :2.男女就能平等了吗?
有一句话,可能伤人,但还是要说,那就是:
改变不了的,你要去适应,靠一两次哗众取宠、无关痛痒的行为艺术博取同情并不可取,这是最根本的。
现实就是现实,我们都是现实主义者。
尽管无奈,唉,没办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