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个国家是因为一个成语让人们记住的,就是夜郎国。
熟知“夜郎自大”这个成语的,大都知道历史上曾有个夜郎国。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生存过神秘的三大古国,可惜的是都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楼兰古国消失在沙漠,大理古国成为了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而夜郎古国是什么样的,大概谁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日前,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对外宣布将斥资50亿重建夜郎古国,试图为你揭开夜郎国的神秘面纱。
夜郎国的历史大致追溯到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存在约300年后神秘消失。
新晃人认为,新晃自古以来就具有浓郁的夜郎文化,风景秀丽,山色空朦,在这块土地上形成的夜郎文化,代代相传,遗风犹存,使新晃成为我国当今稻作文化、鼓楼文化、巫傩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典型的“竹崇拜”、“鸟崇拜”与斗牛、斗狗、斗鸡等独特的民族风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是神秘的夜郎文化表现形式。
计划建设的“夜郎古国”也颇赚人眼球:整个项目包括夜郎古国、夜郎大峡谷、燕来寺、舞水长廊4大战略组团,共有20个分主题景区。其中夜郎古国组团的宫廷文化景区、民俗风情景区、万国使馆景区、时尚娱乐景区、雀巢农耕景区、创意集中营区等主题景区将成为夜郎古国最主要的参与性项目。
说穿了,新晃也在走“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路子,建成后每年前来新晃的游客预计将达500万人次,进入夜郎古国会向游客描摹一种全新的极具特色的旅游生活方式:
快速地离开自己生活的城市进入新晃,领一份夜郎古国的通关文牒,兑换一些夜郎币,开始自己“夜郎国里的慢生活”:到农耕文明园种半天地、黄牛休闲山庄放半天牛,去夜郎大峡谷探半天险、十里长街斗半天鸟或鸡,去燕来寺烧半天香、侗族村落与侗家姑娘对半天歌,去夜郎温泉沐浴半天,进入夜郎王城通过竞选去做半天王,最终禅让王位离开新晃。
新晃的美好设想能否落到实处暂且不论,已经将争夺夜郎故里的其他地方惊出一身冷汗。
实际上,由于历史原貌与都邑所在史藉鲜有记载,近年来,关于夜郎古国的属地问题也争议不断,夜郎国的归属并没有明确界定,时常见到各地打夜郎牌的。
有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几年前,一面直径1.79米、名为“夜郞魂”的铜鼓安放在贵阳市夜郎文化广场。
据铜鼓设计者、国家一级美术师刘雍介绍,这是国内最大的铜鼓。
全鼓由青铜铸造而成,重约1吨。鼓的四周饰有反映夜郞时期舞乐场景的图画及鹭鸶、贵州龙等图腾动物。
整个铜鼓悬挂在离地约6米高的鼓梁上,鼓梁重1吨多,被铸造成贵州的双体龙舟形状。前后各有4个女祭司,中间1个大祭司,加上8个水手及2名艄公,19个人物栩栩如生。
“夜郎魂”铜鼓到底为夜郎招的什么魂?在公众对夜郎的认知还限于夜郎自大的层面时,做这样的招魂鼓,显然不太合适。
为撩开夜郎古国的层层面纱,贵州六盘水市委市政府、贵州巨日影视公司、贵州智琪文化旅游投资公司曾经联合拍摄制作了20集电视连续剧《夜郎王》。
在剧中,夜郎王“多筒”华丽转身,成了一个刚柔并举、拨乱反正的角色。一方面要防止内乱,促进统一,一方面又必须在爱情与友情、亲情交织的“情网”中找到出路。
探秘夜郎国,让人时常记起夜郎自大,它隐喻地是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面对许多地方打出的夜郎牌,总觉的这块山芋有些烫手,不由让人想起了前段时间关于争夺西门庆故里的是是非非。
当然,夜郎国和西门庆是两个概念,不足于引起公众太多的反感。需要警惕的是,探究的夜郎古国文化能否去夜郎自大化,由夜郎自大引发的对夜郎国文化的挖掘千万不能蒙上妄自尊大的影子,出于炒作需要而将一些糟粕的东西无限放大。
若果那样,眼里只盯着经济效益,把社会责任弃之一旁,有违我们探秘夜郎国文化的初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