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条消息让一个神秘的字眼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野人。
据《新华网》报道:在搁置了30多年之后,有关专家重新建立起对中部原始林区神农架进行“野人”考察的研究组织,并正筹划对神农架“野人”进行一次大规模科学考察。
野人留给人们的印象大致是这样的:身高2米以上、全身红棕毛发、直立行走、抓住人会大笑不止……
自上个世纪以来,神农架就一直流传着神秘的“野人”传说,成为世界公认的待解之谜。
“野人”这种许多目击者口中的“人形动物”,与北美洲的“大脚怪”、中国西藏地区的“雪人”一样,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探险家和游客的目光,牵引他们深入野人的栖息地寻找,尽管收获甚微却乐此不彼。
湖北考古人类学家王善才多年致力于野人的研究,他希望通过这次有关野人的科考给长久以来的争论一个交代。
资料显示,30年间最大的科考活动是1977年的那次,以当时的湖北省委书记韩宁夫为组长,中科院组织了32家大专院校110名科考队员,历时1年。但只是发现了金丝猴,没获得“野人”存在的客观证据。
1980年5月至1981年底,中科院又进行了第三次考察,但仍没有突破。
与官方的无功而返不同,自上世纪以来,有400多人声称见到过“野人”。
这些目击者既有当地的农民、工人、军人、公务员,也有来自外地的新闻记者、探险家、旅游者。
就是在最近几年,“野人目击事件”时常见诸于报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王善才似乎对揭开野人之谜颇有信心:
与以往的考察不同,这一次将采取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探索,加快解开“野人”之谜的步伐。
而对于此次科考所需资金王善才粗略估算了一下,大概要1000万。但不从政府那里要一分钱,打算全部通过民间募集,有兴趣的个人、企业、事业单位都可以捐助或者是合作。
揭秘方式也有所不同:此前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有个特点,就是“剿匪”式,漫山遍野搜索,动物都惊跑了,何况野人?
这次,专家们想在山林中安装摄像、窃听装置,捕获“野人”踪迹。
揭开野人生存之谜有何意义?
王善才认真的说:如果证实了‘野人’的存在,对揭示人类的进化历史意义重大。”“即使发现的直接证据不是人们所说的那样,而是一种从未发现过的奇异动物,那同样很有价值,对中国历史文献记载及人们所看到的也是一次澄清。”
如此看来,重启神农架“野人”科考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该竖大拇指的。
但始料不及的是,引发的拍砖、争议不绝于耳:野人究竟是否存在?花如此大的力气到底值不值?是不是打着野人科考的幌子进行的新一轮炒作?
这样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因为王善财坦承,当地政府的确在打“野人”旅游的牌。
有人假设,即使真的有野人存在,从生态平衡或保护的角度,我们至少是不要急于打扰他们,就像保护秦始皇陵一样,眼下不动他反而是为他好。
更有人把“野人事件”和陕西发生的周老虎事件联系到一起,担心是又一个“周老虎”。
探秘野人生存之旅的是与非真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谁能说清是真是假?本来严肃、认真的科考活动是否真成了当地旅游牌的炒作道具?
曹操墓的真假的对决已经让科考蒙上了阴影,让公众失去了耐心,探秘野人之旅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也属正常。
我们到底该信谁?谁能告诉我,“野人事件”是对还是错?
问询南来北往的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