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然而,央视名嘴白岩松却坦言,年过四十的他,过了四十更困惑了。
观众记忆犹新的是,十年前,白岩松在自己的第一本书《痛并快乐着》中写道:“真盼望在我四十岁之后,有很多问题,真的已经不惑了。”
弹指一挥间。
十年过去了,进入不惑之年的白岩松在他的新书《幸福了吗?》中坦承:
“我对自己抱歉,我做不到对很多事情不惑,甚至不得不承认,有些事情比十年前更不明白。”
他慨叹道说:“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倒觉得社会发展逼得年轻人20多岁就得立,而到了40,却又惑得更多!”
怎样少惑?白岩松选择了做个宅男。
“我现在就大踏步向宅男方向发展。”
在白岩松看来,写书是一种“宅”,是陪着家人度假时,写到晚上一两点钟的孤单;工作也是一种“宅”,因为要一个人面对电脑,以及各种资料,他把这些“宅”视为和自己相处的机会。
“40岁后,我的饭局越来越少,没事就自己呆着,感觉离世界和生命都很近。都说工作忙,其实我觉得是应酬忙,很多场所不去也没问题,我需要更多地面对自己。”
白岩松的感悟很深刻,他提出了一个我们都该认真面对的问题,你在整日忙什么,是不是好多时间也忙在应酬上?无谓的忙过之后,是否扪心自问:你认真面对过自己吗?
当然,白岩松也有自己的纠结:遇到不得不出席的活动,白岩松只能感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自嘲自己走红毯时的尴尬:“极其不自然,活像长颈鹿。”
白岩松在认真的面对自己,这种面对,少了浮躁,给了他思考的空间,也给了他事业的黄金时期。
对新闻的理想与执着,沉稳的主持风格,入木三分的分析与评论,让他赢得了“意见领袖”的美誉。
但,年轻观众眼中的思想“潮人”,实际生活中笨拙的可以:
据他自爆,自己不会打字,从未发过电子邮件,也没有开过博客和微博,他的书都是自己手写,夫人打字,并且他还直言未来10年也不会开博客或微博,而是用每10年写一本书的速度与读者交流。
对现代交流手段的陌生抑或拒绝,使得他在更传统的层面上冷静的观察人生,明了世界,也使得他的思想更趋于深度和广度。
实际上,白岩松坦言的四十更惑,是一种逆向思维的经典拷问。
作为央视名嘴,作为还算成功的男人,他敢直言心中的疑惑,敢于坦承自己不够“潮”是一种大彻大悟,和一些绞尽脑汁,千方百计装扮自己的名人来讲,白岩松的坦诚更值得尊重。
白岩松的可贵在于他放低了身段,用自己的视角直面一些虚幻的光环,以独有的方式轻轻的将其撕掉,体现了一个成熟男人难能可贵的应有的智慧积淀。
作为名人,敢于暴露自己不潮的一面,敢于直言自己更惑的纠结,从人生思考的更高层面上把握自己,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其实,面对纷纭变幻的世界,走过四十的人有几个敢说越活越明白,看破了红尘呢?常常是对许多事情看不惯、读不懂了,疑惑多了,牢骚多了,觉得白活了。
我一直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讲,我们面临的困惑之门即是真理之门。
没有任何趋炎附势的意思,就觉得白岩松的话说到了心坎里。
四十更惑,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追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