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喜本博荣登博客头条

日前,一条有关奥运冠军高崚、杨威的消息赚足了眼球:
在华中科技大学拟清退的307名“超学时”研究生名单中,出现奥运冠军高崚、杨威的名字。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明确规定,硕士生学习年限为2—3年,最长不超过4年。
资料显示,高崚、杨威均为该校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5级硕士生。
高崚、杨威曾先后4次出现在“未注册研究生名单”中,学院曾多次督促其及时注册。
言外之意,高崚、杨威没能及时注册。
按说,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华中科大对不遵守校规的学员进行清理是很正常的事。
但,由于高崚、杨威这对奥运冠军现身其中就有了别样的卖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在情理之中。
为何?
多年来,奥运冠军功成名就后到高等院校读研成为一种时尚。
在国人眼里,搞体育的人似乎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代名词。
拿学历、长知识似乎成了搞体育的人为自己正名的一个道具。
于是,奥运冠军也接受了这样一个无厘头的观点,把提高学历当作为自己正名的重要渠道。
问题是,当奥运冠军拿到这份蛋糕后,仍然没有没有放下架子,心怀感激之情,把社会的关爱当作一种激励,认真地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学生,像邓亚萍那样学点真本事。而是天真的认为在知识面前好像还是奥运冠军一样,可以搞特权,可以买名分,将教育资源的占有作为理所应当的,这是最大的悲哀。
为什么,高崚、杨威不能像其他学生一样遵守校规校纪?说穿了,还是一种“我是冠军”的畸形心态在作崇。真不知道,冠军们在赛场上的飒爽英姿,拼搏精神哪去了?
华中科大清退307名在读硕士博士生释放出一个信号:大学并不是一个安乐窝,即便是深造到博士,也还是有可能被淘汰。
我们可以感谢奥运冠军为我们带来的自豪和激动,为国家的形象地位提升做出的贡献。
但是,在学历、知识面前,不能把原有的荣誉作为拒绝求职求学的资本。
知识是力量,但不能把这种力量给扭曲了、脆弱了。
华中科大清退高崚、杨威需要勇气,让人感动。
感动之后,该问一句,高崚、杨威以后如何回应?
当清退高崚、杨威成为新闻,这是谁的悲哀?
我们常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更应该体现公平、公正的理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