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悟空含泪写检讨
----《西游记》人物杂说之八
闲来无聊,偶翻藏书,竟得一份悟空的检讨。
字里行间有悔恨,也夹杂许多幽怨。
原件为古文,之乎者也颇多,不好懂。现试着译出来,若悖本意,还望众贤指正。
----作者小记
天竺国取经归来,吾师徒四人受到朝廷内外英雄般地欢迎,报告会、庆功会、大小宴会不计其数,鲜花、掌声搞得我们飘飘然,皇上开玩笑说要把一爱妃赐与八戒。
倒是师父空心如昨,告诫我们不可忘乎所以:
他说,吾等成绩世人皆知,看看取经路上还有哪些不足很重要。为弘扬佛法,不愧社稷,应如实道来,不可隔靴搔痒。
他先言道,如果西天路上自己能分清人妖,多支持悟空降妖除怪,便不会遇到这么多麻烦,并为给老孙念紧箍咒悔恨不已,答应将找点关系做做工作给我摘掉紧箍咒。
师父诚信,日月可鉴,令老孙涕零。按说,作为大徒弟应步其后尘,剖析不足。可总觉能取真经,数自己功劳大,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倒是八戒,不吝言辞,检讨他嘴馋手懒、贪财好色、爱搬弄是非等等,得到师父表扬。沙师弟也对他取经路上少言寡语、好人主义、不能很好地坚持原则沉痛有加。
见我不语,师父不悦,有道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一点不足也算是有吧。
仔细想来,师父所言极是,自己的缺点是些什么呢?
我想,对师父及各路诸神不够尊重算是一条吧。
在国人眼里,业有三教九流,人有高低贵贱,说穿了该有等级观念。人生在世,你就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弄明白在哪级台阶上,然后说哪级台阶上的话,办哪级台阶上的事,错了位就会惹祸,别人心里就不舒服。何故?为夫者于妻,为上者于下,为官者于民是靠等级来维持秩序的。而俺老孙恰恰在这方面做的不好,一概想把资格持平,拆除等级,追求平等、自由。
最典型的是在西天路上遇到妖怪时自己的所作所为。按说,应先建议师父开会,分析分析是不是妖,研究研究该不该打,再制定出严密的捉妖方案,然后按方案执行才对。
事实上,自己是一意孤行,不能尊重师父的意见。你说是人,我说是妖,你不让打,我偏要打。如果打错了还好,糟糕的是每次都能打对,好像自己总比师父高明。在众人眼里,自己成了降妖除怪的英雄,而师父倒成了人妖不分的愚氓,师父心里能舒服吗?这完全是自己找不准位置,不尊重师父造成的。
各种诸神身价高贵,法力无边,遇到人家,叩拜有加才对。可自己就没个正形儿,看见太上老君喊“老官儿”,见了玉皇大帝叫“老儿”,对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一会儿怨她懒惰,一会儿咒她一世无夫。竟骂庄严的如来佛祖是妖怪的外甥,敢在他老人家手上撒尿,弄得他几天手上臊味不退,不能下筷。
尤其是观音菩萨为赛太岁求情免他一死,自己不但不去通融,却说菩萨说的是反话。对权贵的不尊,使自己经常处于孤立的境地。怪不得师父不喜欢自己,就连佛祖、菩萨见了老孙也别扭许多,心里多几分防范。
好表现自己,无法无天也算一条。本来一个人能耐再大,也该夹起尾巴,露出尾巴甚至再翘起尾巴就是自负。而自己总觉得有火眼金睛,能七十二变,自以为是,个人英雄主义严重,好像离开自己就去不回来真经。
比如观音菩萨好心把我从五行山下放出来让我保护师父取经,自己却先开价码,要菩萨答应“叫天天应,叫地地灵”,遇到妖精总想自己说了算,师父和徒弟稍有不同意见,就想撂挑子不干,直到别人千求万求才肯罢休。
虽说常常口是心非,赌气而言,但是给人的印象难免掉份。正是由于自以为是、常让人钻空子,客观上造成了取经工作的被动。比如过火焰山时,一调芭蕉扇不成,就趁牛魔王别有新欢,罗刹女思夫心切之机,摇身变作牛魔王,将芭蕉扇骗到手。由于自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反被牛魔王变作八戒骗回了扇子。
大家对老孙大闹天宫赞许有加,可这正是自己无法无天的突出表现。自己打乱了“三界”秩序,龙王、阎王告上天庭,玉帝派将捉拿不成便降旨招安,自己不但不从,反而一叛再叛,打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踪。而且,自己不止一次地喊出“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试问,皇帝是你一个猴子去坐的吗?!
最后一条就是没当好老大。作为大徒弟应该忍辱负重,团结好两位徒弟,帮师父取回真经。可一路上,不是戏弄八戒就是训教沙僧。
八戒因误喝了子母河的水而怀怪胎,自己不是赶紧想办法,而是取笑一番,让他当众出丑,致使他心怀不满,几次挑唆师父驱赶“泼猴子”.为了降妖,自己经常驱使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值日功曹前来效劳,稍不如意,就棍棒伺候!仅仅为了欺骗两个小妖,就要求玉帝闭天,“若道半声不肯,即上灵霄动起刀兵!”
怪不得八戒私下说,若是大师兄做了师父,我们的日子更不好过,他个性太强,此言说的我心服口服。
以上过失全由老孙“秉性高傲”使然。望念吾破石而生,无父无母,幼无管教,少读经书,海涵只盼。
最后建议一条,师父不必费心摘掉紧箍咒,一则众人习惯了我的扮相,改变了包装,心里别扭;二则无规矩不成方圆,老孙不足多多,尚需师父管教。
数言至此,正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