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圳房价领跌全国,房奴会高兴吗?

(2010-06-22 14:27:12)
标签:

房产

奴会

房价

均价

李小姐

深圳

分类: 热话冷说吧

       深圳房价领跌全国,房奴会高兴吗?

   深圳房价领跌全国,房奴会高兴吗?

  对无奈的房奴来说,这两天,从各地传来的房价大跌的消息无疑应该欢欣鼓舞。

  日前,一向被视为国内房价风向标的深圳楼市再度领跌全国,一手房成交均价在最近四周内环比累计下降超过三成。

  与此同时,北京楼市再现低迷,6月份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新盘多数出现“零成交”。

 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显示,截止到6月20日共有8个商品住宅项目取得预售许可证。这些楼盘中,6月3日拿到预售许可的保利垄上庄园66套均未成交,6月11日获得预售证的大兴亦庄镇芳苑小区仅有7套被预订、1套售出,6月14日获得预售许可的定慧家园南里、6月19日取得许可证的润枫锦尚苑以及6月20日取得许可证的香悦四季花园、乐活家园等均未有成交记录。

 无独有偶,上周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7998元/平方米,比前周下跌7%,创4月中旬楼市新政颁布以来的新低;而商品住宅成交量同样继续滑坡,成交面积为6.5万平方米,环比下跌23%,也是上海连续第7周成交量低于10万平方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海口、三亚房价分别较4月份出现0.4%、0.1%的降幅。

  来自武汉亿房研究中心的数据昨显示,上周,主城区在售楼盘342个,成交均价为6655.97元/平方米,较前一周下跌3.15元/平方米,楼市价格跌幅0.05%。这是房产新政以来,主城区房价首次出现下降。

  汉阳一楼盘3期一栋楼,以均价8500元/平方米入市,与3月份12000元/平方米均价相比,低出3500元。

 但是,深受无房之苦的房奴们作何反应呢?他们是不是就会从此告别无妨的尴尬,告别裸婚的无奈,走上阳光大道呢?非也。

 南京市的李小姐的经历具有标本意义。

“都说南京房价降了不少,可你告诉我,到底哪家楼盘降到我买得起了呢?”李小姐的发问并非个例。

 自打上个月起,李小姐每逢周末就到处看盘,可算来算去,发现还是买不起,光是“二套房首付50%”这道坎就把自己给困住了。

 记者调查表明,依然买不起或期待降一降成了绝大多数买房人的一致心态。

 “都说房价降了,可我们还是根本买不起!这就好比一个胖人减肥,减了几斤不假,可因为基数太大,你根本看不出来多少。”转了很多家楼盘,李小姐信心再次遭受打击。

  她跟记者算了笔账:新政前,河西单价都在2万以上,多数楼盘均价为每平方米2.2万左右,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220万。当时的贷款政策可以做到首付三成,也就是66万。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笔巨款,根本拿不出;新政后,河西房价稍有回落,可价位依然保持在每平方米1.6万到1.8万之间。同样是10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为170万左右,首付提高到五成的话,要一次性拿出来85万——与新政前相比,更买不起房子了。

 有没有更大的降价空间呢?南京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多年从事房地产业的经理坦承:

  江北有不少面积很大的楼盘,其成本很低。特别是2002年前后,一批本地及外地企业拼命囤地,土地成本折算下来只有每平方米两三百元,在楼盘开发成本中几乎可忽略不计。江北楼盘降价不是不能,而是开发商不愿意。因为卖多少都是纯利润,大降,开发商舍不得!

 世联地产研究总监王海滨有自己的见解:从市场轨迹来看,楼市降价通常需要经历六个阶段,即从观望和僵持,到局部促销活动,再到新项目低价开盘,在第四个阶段进入局部的全面促销,之后再出现局部降价,最终形成全面降价。

  他认为,目前深圳楼市整体上仍处于局部促销和新项目低价开盘阶段,降价潮蔓延仍需时日

  华师经济学院院长邓宏乾教授表示,仅靠刚性需求群体难以支撑目前的高房价,房价下调趋势难免。不过,仅从上周的数据,还难以判定房价已经开始下降,还需要看后一个月的走向。

 种种迹象表明, 在政府严厉的调控措施和市场浓厚的观望情绪双重作用下出现的房价下跌,很难说明已达到房奴们心理预期的合适价位,下降的幅度难以接近房奴们的承受底线。

 安居才能乐业!

 房价在公众预期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现跑偏的语境下,即使一降再降,只能让人感到作秀,难于扮演和谐使者的角色。

  安得广厦千万间!不用千万间,房奴只需一席栖身之所。

  相信,房奴们的未来不是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