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牡丹画王”张淑业之国画
(2010-11-12 08:32:57)
标签:
张淑业京城牡丹画王天成杂谈 |
分类: 美学 |
年年谷雨跪花前
为探牡丹之韵,张淑业曾求索黄河上下,遍访大江南北。十莅菏泽,七临洛阳,南下苏杭,西赴兰州,远涉巴蜀、滇黔等地。数十年来,他积学日丰,视野渐阔。年年谷雨跪花前,千辛万苦为一悟。他认为,牡丹号称花王,定为国花,每种牡丹不但具有自己的芽与叶,其花形也应仪态万千,各具灵趣。张淑业选标立株、分门别类,经过对牡丹的枝、干、叶、蕾、花进行反复比较,对形、瓣、蕊细心描摹,对上百种名贵牡丹的名称、花形、色彩及生活习性烂熟于心。因此,他的作画,不拘绳墨,笔法奇异,变化万端;画叶如舞,钩筋如飞,干出有节而遒劲有力,点芽无规却无限生机,花蕾则充满强烈生活之神韵。正因这番“童子功”,张淑业画起牡丹来才能笔起笔落,八锋并用。因势立形,泼墨敷彩,先花后叶,雏形既定,立干、连枝、布苔、点蕊,一挥而就。
张淑业的丹青布局疏密有致,构思奇巧。如设色丰富的牡丹画图上有时补几株兰草,幽香暗浮,沁人心脾,给人以富贵而不失君子之风的高雅之感。水墨牡丹则淡雅凝重、含蓄而暗藏春色,令人玩味无穷。有时,在同一幅画上,有金刚怒目与菩萨低眉的强烈反差,却又不失对立统一的和谐,令人茅塞顿开,击掌赞叹。
他腕下的牡丹,给人鲜活的感觉,仿佛春光扑面而来;细读之,有刚强而不媚俗的神态;再读之,又有超凡脱俗的空灵之气。他的牡丹,不仅是富贵的象征,更有欣欣向荣、奋发向上的人格力量和进取精神,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丰富底蕴。
创新画技百余种
张淑业画牡丹,寓情感于笔端,或淡墨或重彩,都赋予其生命。淡墨者如藏财不露之富贾,重彩者似灿烂辉煌之朝霞。大写意者恰同北方的粗犷壮汉,小写意者宛若江南的小家碧玉。薄纸一张,春意浓浓。在他的巧手妙笔之下,牡丹总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牡丹乃中国国花,唐玄宗时由洛阳人宋单父培植成功。唐之前无牡丹,故诗词绘画中亦无牡丹。第一个画牡丹的当是唐代长安人边鸾,此后有五代黄筌、徐熙。《宣和画谱》载:“黄筌画牡丹十六幅,徐熙书牡丹三十九幅。黄筌的画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宋人画牡丹差不多都是黄筌一派,但染色愈来愈重。时有韩琦者,写牡丹诗30首,曾为最。及明朝徐渭画牡丹,浓墨大点,狂涂猛刷。清朝画牡丹则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恽寿平为代表的正统派,一派是以八大山人为代表的大写意。现当代,有王雪涛、王小古牡丹图为世所重,王小古画牡丹已画到了十几个品种,并写出牡丹诗百首。
纵观千年牡丹画史,虽多有精品,然艺无止境。张淑业对众多牡丹之作千花一面、万株近形甚为遗憾。并在兼收并蓄古今名家传统技法基础上,独辟蹊径,“一花一法,一画一诗”,目前已创新牡丹画技法150种,他欲总结出300种技法,拟出版《中华牡丹画谱》留于后世。张淑业以“绕云”法所作牡丹,极富动感,丝丝缕缕,如云缭绕;而以“脱粉”法作白牡丹,用宣纸天然白色,不施白色颜料,使画面浑然天成,无雕琢之痕,此一技法,似前无古人。张淑业的“一花一法”,极切近自然。
天成之功在画外
张淑业常说“功夫在画外”,除了精湛的牡丹画艺,他亦精金石、诗、赋,对儒、释、道各家之理也均有涉猎,经史子集烂熟于心,音乐、书法、戏曲、美学、艺术理论等诸多传统文化艺术造诣精湛。由于知识的广博,他可因人而画,因画而诗。如:“祥云卧绿叶,丹霞映吉辉”、“化作瓣瓣菩萨心,护佑万万罹难人”、“老子出关,紫气东来”等等题画诗作,表现出艺术家的文学功力和审美意趣。
张淑业认为,牡丹画若总是题“富贵天香”之类,未免俗了些。因此,他力践“一画一诗”。迄今,他作牡丹诗已近千首,其中有单句、双句和短小诗词。他的牡丹诗,不仅表达名花之美,亦透露画家情愫:“画家情操自机杼,诗人风骨不媚俗。”有作画之心得:“线描似刻玉,奇笔如淘金。”有些佳句书于画幅之上,更见其意境深邃静美:“国花载露星岚浴,天香乘槎月边来”;“一尘不染香到骨,四面芬芳透其魂”。读此诗句,画意大开,陶冶性灵。读张淑业的牡丹画,摇曳风姿,似有花影留在风中;洇染浸润,可感花香凝于潮润。
多年来,他心追目摹手临千余幅先贤传世翰墨丹青珍品,虔诚求教许多中国画泰斗、方家,悉心博古融今,去粗存精,孜孜于中国画技法的研创和实践。同时,历览花卉名苑,游遍名山大川,师法自然,深谙植物学之堂奥,终得艺术心源。其作品以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的牡丹著称于海内外,兼工山水、禽兽、游鱼。众多资深评论家称:“天成的丹青气旺神畅,妙笔天成;淑业的翰墨入典出典,堪称神来……”
张淑业的牡丹早已走出国门,其国色天香的芳姿已飞至瑞士、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及台湾、香港等地区,被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所共同喜爱与收藏。他的牡丹多次入选国内外精典大型书画展,频频揽金摘银,深得资深藏家、书画大家、社会名流青睐,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数次作为国礼送给日本前首相海布俊树和安倍晋三等国际政要,被众多著名艺术殿堂竞相珍藏,载入数十部权威精典书画图书,市场“卖点”颇佳,人气旺盛。
在不久前成立的致力于研究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文化艺术特点、挖掘中原文化艺术内涵的中原文化研究院诚邀张淑业担任首届院长。“繁荣中原文化艺术事业是每一个艺术家的职责,希望研究院越办越好,加快推动中原文化复兴步伐。”张淑业表示,通过画作振兴文化,是一个画家的毕生追求,也是艺术家群体实现社会责任的完美表现。?誗人物简介?誗
张淑业,字天成,著名中国画家。1947生于山东莒县一书香门第。自幼艺术慧根优良,能书擅画。其作品以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的牡丹享誉于海内外,兼工山水、禽兽、游鱼。众多资深评论家称:“天成的丹青气旺神畅,妙笔天成;淑业的翰墨入典出典,堪称神来……”作品流传日本、加拿大、东南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多次入选国内外精典大型书画展,频频揽金摘银,深得藏家、书画大家、社会名流青睐,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数次作为国礼送给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和安倍晋三等国际政要,被众多著名艺术殿堂竞相珍藏,载入数十部权威精典书画图书,市场“卖点”颇佳,人气旺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为人诚朴,不喜张扬,淡泊名利,不入俗流,热心公益,具有强烈的精品意识。不少书画大家称其人艺:“极具发展潜力”、“堪称实力派名家”、“艺术品市场‘原始股’”,“天才型、学者型交融的艺术名家”,“诗雅画芳书有神来”。
张淑业简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性耿介雅笃,好诗词,写牡丹诗九百余首。创牡丹画技法三百余种,并有一画一诗的绝技。为访牡丹,远涉滇、黔、皖、苏、陇、冀、鲁、京等各地。食花下、卧花丛,以花农为友,故花农常请为牡丹新品种取名。因谙熟牡丹,又画技上穷历代,名声渐起,京人称其为“牡丹画王”。